约14660字。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嘶哑(sī) 恪守(gè) 虚妄(wàng) 相濡以沫(rú)
B.恐吓(hè) 抹杀(mǒ) 嗤笑(chī) 忸怩作态(niē)
C.篝火(gōu) 摇曳(yè) 娉婷(pīn) 面面相觑(qù)
D.妖娆(ráo) 折本(shé) 矗立(chù) 矫揉造作(jiǎ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贸然 催残 大发雷霆 丰功伟绩
B.豢养 赃款 走投无路 形销骨立
C.秘诀 懦弱 休戚相关 心无旁鹜
D.制裁 逃遁 与日具增 自惭形秽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如果只看到陶渊明诗文里恬淡自然的美景,却忽略了作者隐藏在这美景背后深深的苦痛,那实在是买椟还珠了。
B.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宾馆领导规定,所有工作人员,对待每一位宾客都要相敬如宾,实行微笑服务。
C.学校第十届合唱艺术节上,各代表队盛装亮相,振聋发聩的歌声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D.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今年我到苏州游览了几处园林,觉得果然是名正言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率先发现并成功提取了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
B.驾驶员一直长时间疲劳驾驶,最终发生了这次令人心痛的交通事故。
C.劳动教育的本质问题不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优劣,而在于能否建立正确的劳动观。
D.双减政策的推广与实施,撬动了新时代教育改革,让学校找到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记”是古代一种文体,用来记事、记游、状物或表达情感,《岳阳楼记》一文融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体,体现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
B.《我的叔叔于勒》《故乡》以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多样的表现手法吸引着我们。它们都是从儿童视角来叙写的经典小说。
C.意象是诗歌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读诗要透过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余光中的《乡愁》就选择了邮票、船票等意象,赋予它们思乡的内涵。
D.要增强文章说服力,可以采用历史事件、生活事例、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敬业与乐业》中“百丈禅师不做事就不吃饭”的例子就属于事实论据。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凉
李攀龙①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宛马②如云开汉苑③,秦兵④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注】①平凉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明王朝时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平凉渐渐成了边塞。李攀龙,明代文学家,山东历城(济南)人。②宛马:原为汉代著名的大宛马,这里借指当地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③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④秦兵,指明朝军队。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冷落寂寥的平凉春色,蒙上了一抹灰暗冷峻的色调,寄情于景,景中有情。
B.颔联不露雕琢痕迹,貌似平淡无奇,实则包含着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回顾和感叹。
C.尾联借用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自己愿意投身于保卫国土的事业,却又叹息壮志难酬。
D.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并且从虚写到实写,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7.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