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4880字。

  重庆市部分学校(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第一至三单元和“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某一历史现象的客观属性.作用于一定的对象,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所产生的意义关系,我们称之为历史价值。历史价值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它又是通过历史评价来揭示的。进行历史评价,必须有一定的价值标准,主体需要是判断价值的标准。当然,主体应该是社会主体,需要应该是社会需要。
  价值标准具有历史性。人类社会是发展的,每一个时代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历史条件不同、社会需要不同,因此就有不同的价值标准。强调价值标准的历史性,并不等于说可以用历史上人们的价值标准为标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学者就提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从当时当地人民的利益出发,以对当时当地大多数人利益起什么作用为标准。这种看法是把历史条件和历史标准混淆起来。评价历史人物应从当时当地条件出发,却不能以当时当地人的认识水平为标准。
  价值标准具有流变性。任何评价主体的价值标准对其成员来说,在本质上都是稳定的。但是,价值标准也是随评价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的,没有亘古不变的标准。比如在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问题上,有其稳定的一面,即论者大部分同意以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或阻碍作用作为基本尺度。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人又提出了以气节观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之一。党的十二大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建设精神文明的方针,从此,精神文明建设就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近年来,由于人的价值问题引起重视,随之影响了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鲁迅的“呐喊”不再被仅仅看作是对封建专制的揭露和控诉,还被评价为“属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
  价值标准的历史性、流变性等都说明历史评价的标准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如果要求不同主体或同一主体对于同一个历史客体只有一个评价标准,是不符合价值关系和价值标准的客观本性的。标准是多样的,但进行历史评价,要有一定的价值标准。
  (摘编自朱智文《论历史评价》)
  材料二:
  历史人物评价是史学研究中最具争议也最富挑战的问题之一,它吸引同时也困扰着不同时代的众多学人。在以马克思主义史学为主导地位的新中国史学发展历程中,曾有过对许多历史人物评价的争论,而1959年的“曹操论战”是最为集中的一次。
  1959年1月25日,郭沫若发表《谈蔡文姬的(胡茄十八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价值是客观的,而历史评价却是主观的,每个参与历史评价的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确定评价标准。
  B.价值标准具有流变性,虽然对于特定评价主体来说价值标准具有稳定性,但是其会随着评价主体的变化而变化。
  C.在1959年“曹操论战”中,有些学者对曹操进行了否定性或否定方面的评价,因为他们明确提出了“道德标准”。
  D.虽然历史人物评价标准有多元性,但是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运用历史作用标准,就能对历史人物做出全面的考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有学者提出以对当时当地大多数人利益起什么作用为标准,这种看法混淆了历史条件和历史标准。
  B.随着人的价值问题得到重视,鲁迅“呐喊”的价值不再是揭露和控诉封建专制,而是“属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
  C.历史作用标准在历史人物评价中常被采用,历史作用标准较其他标准能更客观地考察历史人物所做事功及其影响。
  D.历史有多面性,历史人物有多样性,历史评价标准也应是多元的。两则材料都对历史评价标准的多样性给予了肯定。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采用总—分—总式结构阐述了历史评价的相关问题,分论部分阐述了价值标准多样化的特点,脉络清晰。
  B材料一第四段总结全文,指出历史评价的标准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强调进行历史评价,要有一定的价值标准。
  C.材料二站在重构中国历史观的高度,由“曹操论战”这一历史事件切人对历史人物评价标准这一话题的探讨。
  D.材料二第五段列举屈原和文天祥的例子,意在论证在历史评价中道德标准被忽视、弱化后产生的严重后果。
  4.“曹操论战”有什么积极意义?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4分)
  5.材料一中的“价值标准的历史性”与材料二中的“历史主义观念”两个概念在内涵、外延上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人生[注](节选)路遥
  早饭时分,一辆草绿色的吉普车开进高家村。高玉德当兵走了几十年的弟弟回来了!消息很快就传遍了。
  高家村好多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高玉德家的窑里已经挤满了人。
  加林妈在旁边窑里做饭。好多婆姨女子都在帮助她,有的拉风箱,有的切菜,有的擀面。高加林从叔父的提包里拿出许多糖,正给人群里的娃娃们散发。他尽量想保持一种含蓄的态度,但掩饰不住兴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