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390字。

  5.《人应当坚持正义》检测练习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泰勒斯开始的希腊哲学关于宇宙的本质是水、宇宙的本质是火等的命题,充满了理性精神和理性推理,但没有严格的逻辑,苏格拉底要求用严格的理性逻辑去审查自己的命题,进而去反思人生与宇宙。这一严格的理性,体现在后来与柏拉图的一个个对话录中。几乎每一场对话,苏格拉底都以无知的状态出场,向有知识的智者提问,但对于这些有知识的智者的信心满满的回答,他却以严格的逻辑去追问,最后在严格逻辑的诘难和推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
  严格的逻辑性,成为苏格拉底判定是真知还是假知,无知的标准。因此,苏格拉底留给世界的名言是:人生在世,不经过审查,不经反思,是无价值的一生。正是在苏格拉底的路线上,产生了柏拉图,其提出追求现象后面的理想性的理式;继而产生了亚里士多德,其创立了严格的形式逻辑。西方的知识体系正是在这一严格的逻辑中建立起来的。后来西方哲学史上开创新时代的哲学家,大都是以苏格拉底式的石破天惊之“问”和严格的逻辑去贯彻自己的“问”,而产生巨大的时代影响的。如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如笛卡尔的怀疑一切,如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如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追问,如德里达对深层结构的追问……
  回到苏格拉底,由他而来的这一西方式的严格逻辑,最为重要的结果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实验科学。按爱因斯坦的说法:西方文化的特质在于两点,一是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二是文艺复兴产生的实验科学。正如上面所说,这两点都是在苏格拉底所建立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在这一意义上,西方的哲学史家认为,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的创立者。
  (摘编自张法《从四句哲学名言看西方哲学的特质》)
  材料二:
  大约在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之间,在诸多古代文明中,中国、印度和希腊产生了今天我们称为哲学的学问。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注意到了人类精神发展在历史地理上的这种共同性,提出了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概念,将这一时期看作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诞生了孔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各派思想家;印度出现了《奥义书》和佛陀,探究了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谈到,几乎每一场对话,苏格拉底都以无知的状态出场,向智者提问,以严格的逻辑去追问,创立了形式逻辑。
  B.材料一中指出古希腊以后的西方哲学家都受苏格拉底之“问”和严格的逻辑的影响,从而开创了他们自己的新时代。
  C.材料二中的“轴心时代”的论述表明,尽管世界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存在巨大差异,但是哲学所思的根本问题,本质上是一致的。
  D.材料二中谈到哲学思想在各个民族、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有自己的不同特点,所以各个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就呈现出多样性。
  2.根据材料一、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宇宙本质等问题的回答,苏格拉底要求用严格的理性逻辑去审查命题,这一点和泰勒斯等哲学家完全不同。
  B.苏格拉底的“不经过审查,不经反思,是无价值的一生”,和《论语》中曾参“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一致。
  C.孔子和苏格拉底在七十岁时经历了不同的生活境遇,促使他们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思想,呈现了不同的文化。
  D.苏格拉底代表的是批判的思想倾向,他的这种质疑性格与批判精神,能促使人们自省、自救、自我更新。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孔子对于从夏商二代沿袭到周朝的礼乐制度高度礼赞。
  B.朱熹通过“集注四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C.卢梭提出“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的理论。
  D.中世纪,哥白尼以“日心说”对“地心说”提出了挑战。
  4.材料二中是如何运用举例论证来达到说理之效的?请结合论述层次并简要分析。
  5.根据材料三的论述,在现当代中国,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孔子与苏格拉底两种互相对立的思想倾向?
  二、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要和谐必有“诚”。
  “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正是刘备与诸葛亮彼此间的坦诚相待,才使他们之间的君臣关系如鱼水般和谐。可以说,离开“诚”来谈和谐,无异于____________,形式上轰轰烈烈,结果却是一无所获。不难想象,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诚”,(    )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像这样,社会和谐就很难实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