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120字。
本试卷满分120分(含书写4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举行“寻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一、书写(4分)
写一手好字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基础积累(24分)
1.下面是《涵养自强不息的气质》演讲稿节选,请你阅读并完成后面小题(4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古至今,很多人用自强不息的精神谱写了生命赞歌。有的人、面对逆境、不屈不挠,摘取成功的桂冠;有的人,自信自立,zīzī①______不倦,创造辉煌的业绩;有的人,敢为人先,勇于开拓,引领时代风sāo(2)______;有的人、负重前行、刚毅坚韧、换来岁月静好……自强不息,是人生昂扬向上的力量源泉;自强不息,是民族(3)yì ______立不倒的精神支柱。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和“桂冠”的“冠”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冠军 B.冠冕 C.冠名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 zīzī ______ ② sāo ______ (3)yì______
2.宣传册中展现古代贤哲气节的诗文名句有缺漏,请根据所学,填写完整。(10分)
主题 古诗文名句
鞠躬尽瘁 (1)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 。
舍生取义 (2)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肯将衰朽惜残年。
豁达胸怀 (3)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 。
乐观通达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拼搏奋进 (5)李白《行路难》:______,______。
心怀天下 (6)范仲淹《岳阳楼记》:______,______。
雄心壮志 (7)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_____,______。
3、文言词积累:带点词解释 (4分)
(1)薄暮冥冥 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
(3)玉盘珍羞直万钱 ______ (4)不知太守之乐其乐______
4.同学们对《水浒传》进行梳理与探究,以下是其中一个梳理表,请你联系整本书参与探究。(4分)
章回 刺配人物 刺配原因 刺配地点 刺配后反应
第8回 林冲 (1) 沧州牢房 感谢孙孔目维持,与张教头告别,欲让妻子改嫁
第27回 (2) ______ 替兄报仇,斗杀西门庆、潘金莲 孟州牢城 和两个公人在刺配路上买酒买肉吃
第36回 宋江. (3) ______ 江州牢城 洒泪拜辞父亲,嘱托兄弟照顾父亲
探究结论
结论1:从面对刺配的不同反应能看出人物的不同性格,如(4) (举一例)
5.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儒林外史》是由明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指的是封建社会官场中官员这个群体。
B.《儒林外史》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露的叙述中,那些深受封建科举毒害,为功名利禄裹挟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C.《儒林外史》塑造了一大批经典的人物形象:因中举喜极而疯的范进。因为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手指头,就是不肯咽气的“吝啬鬼”严贡生。还有故意让船家吃了“云片糕”,然后诬陷船家吃了自己的药,赖了船费的严监生……
D.《儒林外史》中也有很多正面的形象:王冕、杜少卿、庄绍光、虞育德,作者通过这些人物寄托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三、阅读:某同学观看《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8期《茶经》之后,对中国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他所搜集的关于茶文化的文本材料,请你和他一起探究。(25分)
(一)知茶史,明茶道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4-6题。(11分)
材料一:
茶起源于中国。虽然神农氏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只是传说,但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源于我国唐代却是不争的事实。
自唐开元年间起,唐人上自天子,下至黎民百姓,几乎所有人都不同程度地饮茶。唐人饮茶已开始注重品饮艺术,这与唐之前的茶主要作为药用或者是粗放型解渴的饮用形式相比,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唐朝中叶盛行煎茶法,煎茶用的是饼茶,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的茶末,再进行煎煮。陆羽的《茶经》将饮茶分为赏茶、鉴水、列具、烹煮、品饮等若干环节,每个环节都使人置身于美的境界之中,这就把饮茶的方法程序化了,并辅以美学思想,从而形成优美的意境和韵律,将饮茶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在宋代,茶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是“开门七件事”之一,而且饮茶的风俗深入到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时,开封、临安两都茶肆、茶坊林立,客来敬茶的礼俗也已广为流传。与唐代相比,宋代茶文化有了明显的变化,饮茶方法在唐代陆羽的基础上又迈进了一步,由原来的煎茶法发展成为更为高雅的点茶法。点茶法比唐代煎茶法更讲究,追求茶的真香、真味,不掺任何杂质,当时的时尚还十分注重点茶过程中的动作优美协调。较之于唐代煎茶,宋人更喜爱典雅精致的点茶艺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