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690字。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类
  1.下列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夫子固拙于用大矣(确实)       其脆易泮(同“判”,分离)    与尔同销万古愁(排遣)
  B.当察乱何自起(应当)           足以保四海(安定)             文胜质则史(粗野,鄙俗)
  C.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于是)    君子喻于义(明白)    将进酒(拿出)
  D.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重要)          一日克己复礼(整天)          知者不惑(学识渊博)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乐府”本是音乐机构,后来成为一种诗体名称。作者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是建安文学的代表。
  B.古体诗是近体诗形成以前各种诗体的通称,每篇句数不拘,不要求对仗,押韵也较自由。李白的《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都属于古体诗。
  C.新闻评论讲究观点鲜明、针对性强,注重行文的逻辑性。同时,角度的选择对新闻评论非常重要,面对某个事实或问题,评论的角度不同,文章面貌往往迥异。
  D.人物通讯要深入挖掘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要通过不同的渠道采集材料,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报道,但在记述新闻事实时,不能体现作者的立场和态度。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它既是盛唐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B.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
  C.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满。
  D.在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唐代,诗人们可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
  B.长安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由此形成。
  C.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是其鲜明的风格。
  D.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了政治舞台,文化新人诞生,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
  5.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   )
  A.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C.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杜甫《秦州杂诗(其一)》)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6.材料一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任选两种进行简要分析。
  7.假如你是青少年盛唐文化研究会的一名成员,请结合材料二概括说明“盛唐气象”的形成原因。
  三、情景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样表达时光飞逝意重,屈原在《离骚》中直接指出“          ”而李白则在《将进酒》中用“             ”这一比喻句形象地表达。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以“              ,               ”,描写自己园中散步、院门常闭的宁静生活。
  (3)苏轼通过自己在石钟山的亲身经历,考证了石钟山的得名原因,从而指出“               ,              ”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四、混合默写
  9.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各题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