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540字。
13.2《装在套子里的人》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近期的社会新闻读来真是惨烈,先是上海的在建楼房齐刷刷地倾覆,后是湖南郴州两列火车相撞,再是南京街头醉酒驾车冲入人群,其惨烈的程度一个胜过一个,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B.在书籍浩瀚的海洋里,学会使用书目,常常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C.有人认为圆明园兽首“拍而不买”的行为是非理性爱国行为,会授人以柄,会在目前全球化的经济活动中给自己制造麻烦。
D.位于台北市的101大厦堪称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标志性建筑,101层的大楼器宇轩昂,被台湾当地人称为天下第一楼。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扁平人物”这一概念出自英国作家福斯特的小说美学著作《小说面面观》。他在其中将小说人物分为“圆形”和“扁平”两种,认为:“扁平人物就是17世纪所谓的‘气质类型’,有时也称为类型人物,有时也叫漫画人物。其最纯粹的形式是基于某种单一的观念或品质塑造而成;当其中包含的要素超过一种时,我们得到的就是一条趋向圆形的弧线了。”伴随着《小说面面观》的经典化,人物二分法(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成为叙事文学人物形态划分的重要依据,也不断引起学者的质疑和探讨。讨论的焦点主要围绕福斯特对人物形象的划分过于宽泛、依据不足导致实际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从而对扁平人物形成刻板印象。
实际上福斯特并没有贬低扁平人物、抬高圆形人物,而是这一二元对立的划分容易给扁平人物贴上标签,导致误读,进而遮蔽扁平人物的文本功能。从定义来看,福斯特对扁平人物的概括确实较为宽泛,对两种人物的区分也不那么明显。然而,《小说面面观》是脱胎于演讲稿,这种模糊的界定方式,和演讲赋予其随意的语言形式不无关系。除此之外,福斯特在叙述完扁平人物的概念之后,便重点对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特点、功能和具体人物在作品中的表现展开分析,并没有执着于人物形态的划分。有学者也曾提到福斯特提出人物二分法的本意,“只是试图从现象分析
2.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作者对“人物二分法”产生质疑,认为这种分法给扁平人物贴上标签,进而遮蔽了扁平人物的文本功能。
B.福斯特对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界定是模糊的,这是因为演讲赋予了《小说面面观》随意的语言形式。
C.“人物二分法”的意义是让读者在人物形态共性和个性的对比中,挖掘人物异同,认识其特点、功能及表现。
D.扁平人物身上不会出现辩证性因素,缺乏相互对立、矛盾的品质,因而他们的美学意味不如圆形人物。
3.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引用学者关于福斯特提出人物二分法本意的论述,意在说明人物形态的划分不是福斯特分析的重点。
B.秦可卿身上虽然具有多重意蕴,但是她的“兼美”形象是一直保持稳定的,这充分体现了扁平人物的稳定性特点。
C.选文在阐述福斯特对扁平人物多层次、丰富的理解和认识时,采用了并列式结构,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D.由选文可知,圆形人物彰显人性的深度和主题的深刻,扁平人物倾向于呈现人的多面性、生活的多义性。
4.根据选文中福斯特对“扁平人物”的论述,下列不属于“扁平人物”的一项是( )
A.《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华连卡 B.《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
C.《祝福》中的四叔 D.《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
5.请简要分析选文使用的论证手法及其效果。
6.请以选文中列举的《红楼梦》人物为例,概括扁平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人言及的“筋骨”,大都指向支撑艺术形式的核心价值或是内在精神,即我们常说的精神凝聚力、思维立足点抑或更为简明的“文眼”等概念。从表达方式上看,文化先贤在总括一个时代的文学筋骨时,多选用言简意赅的词汇勾勒其整体面貌。诸如唐诗主情、宋诗主理之类,概括的既是情感之韵味,也是思理之意趣。可见,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