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690字。
1.2《离骚》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情景默写
1.理解性默写。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2)《离骚》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作者品德高尚却遭到嫉妒和诽谤的句子是“ , 。”
(3)《离骚》中用猛禽不与凡鸟同群来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是“ , 。”
(4)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对待,但是为了追求心中的目标而九死不悔的句子是: , 。
(5)《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的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 。”
(6)《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两句是“ , 。”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也是盛唐诗歌与其他时代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B.材料一中,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
C.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是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能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满。
D.在唐代,儒、释、道三教并用,诗人可以从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
B.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是其鲜明的风格。
C.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
D.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敢于冲破旧的藩篱,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
4.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 )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5.假如你是青少年盛唐文化研究会的一名成员,请你为课题“盛唐气象的成因探析”写一份报告,请结合材料二列出提纲。
6.清代梅成栋认为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包举宇宙气象”。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李白的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盛唐气象的?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