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000字。

  宁夏石嘴山市第八中学2023-2024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期中检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家国情怀是古诗文的永恒主题。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 ”借写故乡水有情,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崔颢《黄鹤楼》中的②“_________ ?_________”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抒发思乡之情;曹植《梁甫行》中③“_________ ,________ ”通过描述海边的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达了自己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曹操借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龟虽寿》)抒发了老当益壮、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家国情怀宛如奔流不息的江河,滋润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2. 名著阅读。(6分)
  (1)请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项,用他(他们)的经历印证诗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愈之曾高度评价《红星照耀中国》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斯诺是通过哪些方法做到“忠实描绘”的?请结合下图与名著内容进行阐释。(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积累。(4分)
  同学们走进博物馆,参观了“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参观过程中,有同学①_______(形容模仿或描绘得极其逼真。)地模仿着《西园雅集图》中名贤大儒们的动作和神态,有同学②________地欣赏着苏轼书《醉翁亭记》的拓本。有同学用手在空中临写着或遒劲或娟秀的字体,有同学③________地读着《前赤壁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其余作品与之相比,顿时④_________(原形容心情不好,脸色难看。现形容相比之下显得暗淡无光,大为逊色。)。
  (1)②③处填写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屏息敛声 抑扬顿挫        B.屏息敛声 器宇轩昂
  C.诚惶诚恐 器宇轩昂        D.诚惶诚恐 抑扬顿挫
  (2)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①④处的成语。(2分)
  ①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搜集了眉山三苏祠的对联图片并整理成文字,其中一幅图片有些模糊,他不能确定横线处的词语。请你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宦迹渺难寻,只博得① ___,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如②____ 行大地
  天心原有属,任凭它千磨百炼,③__ ,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④____
  A.①三杰一门   ②江河   ③扬不清   ④名山
  B.①千古英名   ②江河   ③扬不浑   ④名岳
  C.①三杰一门   ②江涛   ③扬不浑   ④名山
  D.①千古英名   ②江涛   ③扬不清   ④名岳
  5.同学们在梳理苏轼创作经历的过程中,意外发现苏轼特别喜爱江西,留下不少有关江西的诗文。下面是他整理的一段相关资料,顺序不小心被打乱了,请你帮他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2分)
  苏轼虽然不是江西人,也从未在江西任职,但对江西情有独钟。____,____,___,____。
  ①开头两句即是“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
  ②第一次到江西,就以江西省名为诗名,题写名篇《江西》
  ③他多次到江西,并留有一百多首诗词
  ④对江西的绿色生态高度赞美,并直抒胸臆:江西山水真是我的故乡啊
  A. ③②④①    B. ③②①④       C. 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6.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6分)
  材料一:为解决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必须不打折扣地落实。
  “双减”政策落地后,课外学科培训班停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上学年,某中学在9月份和12月份各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来看,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支持率由35%提升至92%,家长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绝大多数家长的态度由刚开始时的焦虑、怀疑转变为支持、配合。
  材料二:
  “双减”政策发布后社会情绪分布图
  材料三:
  学生参加校外培训作用反馈表
  (1)“落实‘双减’我担当”中的“担”小篆写作“ ”,《说文》解释“儋(担)”,“荷”也。“负书担橐”(《战国策》)中的“担”即用其本义:_________________。“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与妻书》)和“落实‘双减’我担当”中“担”则引申为:_________________(2分)
  (2)研读材料二,就“双减”政策发布后的社会情绪表现,写出你的发现。(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