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080字。
5《雷雨(节选)》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破折号用错的一句是( )
A.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B.他拉着这两位同志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党——派我——到兰考——工作,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
C.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D.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二、名著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周朴园 (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
鲁侍萍 (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 (拿起看看)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雷雨》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扁平人物”这一概念出自英国作家福斯特的小说美学著作《小说面面观》。他在其中将小说人物分为“圆形”和“扁平”两种,认为:“扁平人物就是17世纪所谓的‘气质类型’,有时也称为类型人物,有时也叫漫画人物。其最纯粹的形式是基于某种单一的观念或品质塑造而成;当其中包含的要素超过一种时,我们得到的就是一条趋向圆形的弧线了。”伴随着《小说面面观》的经典化,人物二分法(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成为叙事文学人物形态划分的重要依据,也不断引起学者的质疑和探讨。讨论的焦点主要围绕福斯特对人物形象的划分过于宽泛、依据不足导致实际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从而对扁平人物形成刻板印象。
实际上福斯特并没有贬低扁平人物、抬高圆形人物,而是这一二元
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作者对“人物二分法”产生质疑,认为这种分法给扁平人物贴上标签,进而遮蔽了扁平人物的文本功能。
B.福斯特对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界定是模糊的,这是因为演讲赋予了《小说面面观》随意的语言形式。
C.“人物二分法”的意义是让读者在人物形态共性和个性的对比中,挖掘人物异同,认识其特点、功能及表现。
D.扁平人物身上不会出现辩证性因素,缺乏相互对立、矛盾的品质,因而他们的美学意味不如圆形人物。
4.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引用学者关于福斯特提出人物二分法本意的论述,意在说明人物形态的划分不是福斯特分析的重点。
B.秦可卿身上虽然具有多重意蕴,但是她的“兼美”形象是一直保持稳定的,这充分体现了扁平人物的稳定性特点。
C.选文在阐述福斯特对扁平人物多层次、丰富的理解和认识时,采用了并列式结构,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D.由选文可知,圆形人物彰显人性的深度和主题的深刻,扁平人物倾向于呈现人的多面性、生活的多义性。
5.根据选文中福斯特对“扁平人物”的论述,下列不属于“扁平人物”的一项是( )
A.《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华连卡 B.《雷雨》中的周萍
C.《祝福》中的四叔 D.《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6.请简要分析选文使用的论证手法及其效果。
7.请以选文中列举的《红楼梦》人物为例,概括扁平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话剧诞生于1907年,至今已走过一百多年风雨历程。《雷雨》《茶馆》《蔡文姬》等经典名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戏剧人。以林兆华、徐晓钟为代表的话剧导演在继承焦菊隐先生“话剧民族化”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将戏曲美学融入话剧创作,实现了百年话剧与传统戏曲的诗化“联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