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320字。
10.《老人与海(节选)》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们普遍认为,正确的主题思想加上合适的艺术形式,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好作品。这种说法勉强也能成立,只不过,那是指常规的好作品,而不是指真正的杰作,更不是指伟大的作品。
②伟大的艺术作品,没有清晰的主题思想,也没有简明的结论。现在我们似乎说得出几句它们的主题思想和结论,但那是后人强加给它们的。后人为了讲解它们、分析它们,就找了几条普通人都能理解的“拐杖”,其实那些“拐杖”都不属于伟大作品本身。例如,人们常常会说《离骚》的主题思想是“怀才不遇的爱国主义”,说《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是“歌颂封建家庭叛逆者的爱情”,其实都是不对的。在西方艺术中,荷马史诗,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几部最好的悲剧,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罗丹的绘画和雕塑,贝多芬、巴赫、莫扎特的音乐,也都不存在明确的主题和结论。讲得越清楚,就离它们越远。
③要用艺术方式来表现大科学家伽利略,有两种常规选择:一、通过伽利略对天文的观察和发现,表现人类与自然的贴近和较量;二、通过伽利略与罗马教会的冲突,表现科学与迷信、人格与神格之间的较量。但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摒弃了这两种选择,他在剧作《伽利略传》中故意安排了一个最为难的结构:伽利略在教会的火刑威胁前屈服了,公开宣布自己的科学发现是谬误,教会因此赦免了他死罪,而他原先的学生和朋友也从道德上把他流放了,再也没有人理他;孤独的老人在二十年后又有了重大的科学发现,甚至比二十年前的发现更重要。这让他的学生们产生了困惑:他当初该不该屈服?当初如果不屈服,必定死亡,那也就说不上后来的科学成就了;但是,屈服又是人们所不能接受的。显然,布莱希特自己也没有结论,甚至连偏向都没有,他让广大观众与自己一起卷入苦恼。但对艺术而言,真正震撼人心的地方正在这里,它让人们因苦恼而高贵。
④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也是如此。在这个简单的故事中,作者对于老人与海的搏斗展开了很有力度的描写,但这并不是这个作品走向伟大的理由。它走向伟大的理由只有一个:谁也说不清老人究竟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如果有一个读者说老人是胜利者,那么,就一定会有另一个人拿出充分的理由说老人是失败者。彼此相反的理由可以是四条、五条、六条,乃至无穷,条条都有驳难者。于是,人们不能不想起,人类历史上的胜利和失败几乎都是如此:永久的两难,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才不遇的爱国主义是人们为了解读《离骚》而强加上的普遍都能理解的主题。
B.西方艺术作品主题思想和结论比较模糊,没有统一的理解,更接近伟大作品本身。
C.黑格尔论述了《伽利略传》和《老人与海》中的两难,认为其是文学典范的必备条件。
D.拐杖和两难调解方案,都是人们基于世俗心里做出的封闭解读,远离了作品伟大之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期以来人们对好作品的标准普遍存在着认知偏差,容易影响对伟大作品的判断。
B.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对胜利与失败无果而终的论辩,都是因为双方论据势均力敌。
C.“万丈深渊”指的是两难结构,批评家自身无法理解,他们提出的调解方案依然是“伪解决状态”。
D.伟大作品的创作最忌开宗明义、洞察一切,而应把作者与观众一起带入作品中,去主题化、结论化。
3.下列《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中两难的一项是( )
A.妙玉内心善良,作为出家人她以慈悲为怀。她非常瞧不起身份低微的刘姥姥。
B.史湘云在群芳射覆游戏中私传谜底给香菱,被当场拿获。对待主仆不分厚薄。
C.薛宝钗出手相救使香菱避免沦落薛蟠之手。她明知金钏死因却说她贪玩,失足落水。
D.王熙凤精明能干,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她心狠手辣“反误了卿卿性命”。
4.请依据《老人与海》课文节选部分分别阐述老人是胜利者和失败者的理由。
5.材料第⑧段认为“伟大作品的一个重大秘诀,在于它的不封闭。”请用第③段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头四十天里,有个男孩子跟他在一起。可是,过了四十天还没捉到一条鱼,孩子的父母对他说,老人如今准是十足地“倒了血霉”,于是孩子听从了他们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条船,头一个礼拜就捕到了三条好鱼。孩子看见老人每天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