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950字。
广西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②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铤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本,雕砻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况。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
③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
④总之,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选自袁行霈《境与象》)
材料二:
①诗歌意境,从表现对象分,有“物意境”“事意境”“情意境”“理意境”。
②所谓“物意境”,也叫“物境”,就是以“物”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山水诗、咏物诗、山水画、花鸟画中多有此类意境。“物境”具有令人身临其境的“形似”的审美特点。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这些都是“物境”名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相加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B.“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这一比喻的意思是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
C.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是如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
D.“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最见意境的诗句都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意境的形成不一定借助特殊的艺术手法。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要是逼真如画,历历在目,具有令人身临其境的“形似”的审美特点的,均为“物境”名句。
B.事境有大有小,“少小离家老大回”体现了一句诗就是一个事境,可以给读者“亲切不泛”的美感享受。
C.抒情诗、抒情小赋和抒情散文中多有“情境”,古典诗歌更多的是借景抒情而成境者,如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D.朱光潜先生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赤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它绝不说抽象的未受情感饱和的理。”意思是“理”不会单独出现,须“情”“象”中见“理”。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事意境”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陆游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请结合材料二判断并简要分析这两句诗的意境。(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送你一朵荷花
余显斌
将军离开家的时候,年龄不大,只有十四岁。
将军说:“娘,我走了。”然后,将军就走出去,走向山的拐弯处。两里多的路,将军走时说,一顿饭的时间就回来了。可是,将军这一走啊,就再也没有回来。
将军因为有点事去舅舅家,从舅舅家回来时,走到半路上,就遇见了一群兵。这是一群国军士兵,拉壮丁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