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950字。
8.《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国庆节前市旅游局加大了对本市旅游市场的整顿力度,很多涉旅单位积极配合,服务质量大为改观;但也有一些私人酒店并不配合,表现差强人意。
B.经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鏖战,第28届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尘埃落定,国手林丹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奋勇拼杀,再次获得了奥运会男单冠军。
C.最近曝光的“房族”们能够轻易占有大批房产,原因大多在于他们本人或是亲朋正掌握着权力;“房族”现象只是房地产市场腐败的冰山一角。
D.CBA总决赛赛后,球迷上传的围殴裁判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在“打人不对”这个原本毫无争议的道德判断面前,网民们却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2.下列词语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游说(shuì) 汲(jí)水 姗(shān)姗来迟
B.颀(qí)长 修葺(qì) 腼(miǎn)腆
C.干坼(chè) 襁(qiǎng)褓 繁衍(yǎn)
D.搭讪(shèn) 矜(jīn)持 河水汤(tāng)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的窗子“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罗马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就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一段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年了。
B.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C.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
4.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文中比喻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二、小阅读-课内
5.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作者是怎样用“语言和文学”来比喻建筑学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根据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效果
词汇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文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