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270字。
2024届高考考前原创仿真模拟风向卷02(适用于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这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我们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在此背景下,塑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意味着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从全球视野看,国际社会也普遍推崇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可以预见,未来有竞争力的产业须具备绿色低碳相关的核心竞争优势,否则就难以跟上全球范围内的绿色发展浪潮。各地要在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过程中,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塑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要具备突出的绿色低碳化特征,这就要求我们的产业政策必须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能消极对待碳达峰碳中和、盲目发展“两高”行业。同时,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并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通过推动产业体系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开辟经济发展新路子,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需要坚持三项原则。一是要把握好节奏。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应统筹谋划好产业更替、 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二是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要防范好各种潜在风险,统筹好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三是注重区域协同发展。(甲)地区间应增强产业优势互补,促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避免同质化竞争。
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一是强化节能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绿色发展浪潮”在文中是指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低碳化发展模式得到了普遍推崇。
B. “‘两高ˈ行业”在文中是指不具备绿色低碳化特征的高污染、高耗能的资源型产业。
C. “激励机制”在文中是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而采取的促进新产业竞争优势的系统做法。
D. “伙伴关系”在文中是指为推动清洁能源在能源变革中发挥主导作用而建立的合作关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上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应该都具备绿色低碳的特点。
B. 新的产业突出绿色低碳化特征,在制定产业政策的时候就要积极对待,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
C. 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统筹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防范潜在危险,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D. 为了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我国与共建国家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的倡议,体现了大国担当。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经济社会系统性的变革,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不仅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还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B. 要无条件地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积极塑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提升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C.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合作机制,这都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
D.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
4.文本甲处提及“避免同质化竞争”,乙处却提议“融合集群发展”,两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简要阐述理由
5.在推动产业体系绿色转型过程中,有人在网络上发帖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请结合材料,拟写发言提纲,对此言论表达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死交锋
吕啸天
北方八月的这天夜里,突然下起了一场鹅毛大雪。汉军驻扎的秃柳营几乎被大雪所覆盖。锋利的长枪枪头挂满了雪花,在夜中发出炫目的青光,有些刺眼。
骠骑将军霍去病帐下亲兵魏中悄悄地溜出营门,朝匈奴军驻扎的狼子山狂奔而去。
这个时候,匈奴军元帅呼韩武扬正在帐中喝酒。他一人喝掉了两瓶烈性的胡冰烧,烈酒烧红了他的双眼,但没有驱散他心中的郁闷。开春之后,他受单于之命,率二十万大军,从西城长驱而入,占领了河西,打通了入侵汉朝的一条重要的也是唯一的通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