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40字。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读??书(12分)
1、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请从下面的选项中为甲、乙两幅书法作品分别选出最适当的评价。(2分)
A.此作品为楷书,字形端正,笔画平直。 B.此作品为隶书,字形偏方,蚕头雁尾。
C.此作品为篆书,笔法古朴,讲求对称。 D.此作品为行书,行云流水,舒展有型。
甲:() 乙:()
2、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歌赋,激荡着我们仰慕先哲圣贤的情怀。课堂上,九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主题“先贤情怀”进行佳句竞答活动。请把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10分)
小宇:韩愈的悲慨随着大雪飞扬:“云横秦岭家何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小文:刘长卿的伤感伴着暮景滋长:“ , 。”(《长沙过贾谊宅》)
小美:“ , ”[《行路难》(其一)]是李白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小欣:苏轼的美好希冀在“ , ”(《水调歌头》)中唱响。
小德: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运用典故“ ,凫雁满回塘”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小智:而“ , ”(《月夜忆舍弟》)中更能读出诗人借月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诗的语言,典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
二、读??思(38分)
班级开展了以“走进桥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新闻报道】
3、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2分)
①11月9日凌晨1时10分,在晋中市太谷区,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山西省首座最大最重跨公铁双线转体桥在空中开始旋转,2时22分,转体桥实现完美衔接,顺利完成转体。
②据介绍,转体桥全长163米,总重量达14456吨,需逆时针转体49.27度,同时上跨南同蒲铁路、108国道。其中,南同蒲铁路为同蒲铁路南段,也是沟通晋陕两省的交通大动脉,平均每30分钟就有1趟列车飞驰而过,施工难点在于作业窗口期短、跨度大,因此对桥梁线形控制、技术精度要求极高。
③本次施工的转体桥主体是通过利用铁路、公路中间的空地作为施工场地,先平行于铁路、公路浇筑梁体,再用液压千斤顶牵引梁体,实现跨越铁路、公路一次转体,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交通的干扰,极大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④晋中国家农高区科谷大道桥梁工程项目建成后,将对完善山西区域路网结构、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加快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活动二:名著秀场】
4、小军同学分享了名著中的故事和他的阅读心得。请你将“心得”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4分)
故事:
当土地与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时候,
当道路与道路被水截断了的时候,
智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
于是产生了桥。
苦于跋涉的人类,
应该感谢桥啊。
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联系;
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
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
桥是乘船者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
心得:这首诗的作者是 ,我每一次阅读这首诗,都会深深陶醉其中。本诗通过歌颂桥,表达了对 的感谢和赞美之情。
【活动三:故事舞台】
有一处地势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而所谓的桥则是几根横亘在悬崖峭壁间光秃秃的铁索。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人,以及两个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四个人一个接一个抓住铁索,凌空行进。
结果呢?
盲人、聋人过了桥,一个耳聪目明的人也过了桥,另一个则跌下深渊丧了命。
难道耳聪目明的人还不如盲人、聋人吗?
是的!他的弱点恰恰源于耳聪目明。
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心平气和地攀索。”
聋人说:“我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
那个过了桥的耳聪目明的人则说:“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激流与我何干?只管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5、读了这个寓言故事,小宣等同学纷纷评论。请你也分享自己的评论。(3分)
小宣的评论:要想到达胜利的彼岸,就不能被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吓倒。
我的评论: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6,7题。
最高级的聪明,是以诚待人 程小亦
①堂哥从事寿山石生意,刚入行时,由于无法把控好原料品质,加工出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