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010字。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下册,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山乡巨变”是描述新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一个关键词。当下文学若想有效地介入乡村现实,重获历史能动性,就需要吸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些重要历史经验,并在全新的时代语境下使其实现创造性转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参与“山乡巨变”的重要历史经验主要有三点:其一,新中国成立之前,现代文学对于乡村的表述在整体上呈现“他者化”的倾向,其文本未能深入乡村内部。这种远距离的乡村想象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打破,赵树理、周立波等作家近距离书写“山乡巨变”,还原并介入农村革命的历史现场,发掘、利用民间话语资源,赋予农民主体性地位。经由他们,文学完成从被动表现农村生活到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实践的转变,农民的主体性得到极大地张扬。
其二,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作家们主动进入劳动生产现场,深度参与乡村建设,逐步建构起创作与生活的有机联系。早在延安时期,一些作家就将文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在运动中写运动”的创作模式。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模式被进一步发扬,比如周立波在参与大海棠乡农业初级合作社基层工作的过程中创作了《山乡巨变》。
其三,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作家们大都将广大农民群体作为潜在的阅读接受者,注重汲取评书、快板、戏曲等民间文化资源。此外,文学还被改编成电影、连环画、广播剧、戏曲等艺术形式,以更加通俗的表达方式缩短文学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因此,农民也由文字的被动阅读者转变为演艺活动的参与者,其在文艺活动中的位置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今天的作家要想真正参与到“山乡巨变”的进程之中,首先应该深入农村生活现场,全方位把握乡村社会的新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作家受到“纯文学”和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致使作品的思维模式和视角相对单一,使得这一时期的乡土叙事在整体上呈现荒芜化、奇观化、神圣化特征。当下,很多作家对于乡村的书写很大程度上受到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乡土想象模式的影响——或远距离审视乡村,对记忆中的乡土进行“还原”;或对乡村进行乌托邦化的处理,缺乏对乡村现实的把握。
其次,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作家紧跟时代的脚步,与当时气象一新的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创作大量具有时代性与人民性的作品。当下的文学创作也应该不断地把新的时代主题纳入视野,结合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表现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当下,我们身处融媒体时代,数字资源大批量取代纸质资源,网络和手机的普及使得文字被视听形式大面积覆盖。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得乡村文化空间逐步被都市话语主导的文化占领,农民日益丧失参与文艺活动的热情和动力。针对此变化与危机,新时代文学在传播过程中可结合新中国成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下文学没有能够吸纳文学创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些重要历史经验,因而在书写新时期的“山乡巨变”上不尽人意。
B.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文学作品中的农民主体性得以张扬,这与当时一些作家近距离书写“山乡巨变”的做法密不可分。
C.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乡土文学曾走过一段弯路,如“纯文学”和人道主义思潮极大地影响了乡土文学的健康发展。
D.徐则臣的《北上》等乡土文学通过文学的方式书写中国乡村,包含了对传统乡土社会和传统乡村历史文化等的书写。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中国成立初期,作家们主动进入劳动生产现场,延续了延安时期的“在运动中写运动”的创作模式。
B.材料一采用并列结构,从三个方面揭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学经验”,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C.融媒体时代,由于数字资源大量使用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日益丧失参与文艺活动的热情和动力。
D.两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论证来使论证更具体,如材料一举周立波创作《山乡巨变》之例证明文章的观点。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学经验”范畴的一项是(3分)( )
A.柳青的《创业史》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中心,呈现特定时代背景下乡村变革的细节,展示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
B.赵树理置身于时代洪流内部,下沉深入农业生产实践一线,与农民深入接触,在协助监漳村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创作《三里湾》。
C.《白毛女》在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经历从文字到歌舞剧、电影、戏曲等多种形式的改编,实现从文字到音画转化,全方位地调动民众感官。
D.许杰的《惨雾》、蹇先艾的《水葬》等作品中所描绘的乡村民风散发着原始野蛮之气,这些乡村形象使传统的“乡里空间”在知识上被“他者化”。
4.两则材料都对文学参与“山乡巨变”进行论述,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5.当前文学应如何去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水 云 沈从文
青岛的五月,是个稀奇古怪的时节,从二月起的交换季候风忽然一息后,阳光热力到了地面,天气即刻暖和起来。树林深处,有了啄木鸟的踪迹和黄莺的鸣声。公园中梅花、桃花、玉兰、郁李、棣棠、海棠和樱花,正像约好了日子,都一齐开放了花朵。
到处都聚集了些游人,穿起初上身的称身春服。携带酒食和糖果,坐在花木下边草地上赏花取乐。就中有些从南北大都市来看樱花作短期旅行的,从外表上一望也可明白。这些人为表示当前为自然解放后的从容和快乐,多仰卧在草地上,用手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