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300字。
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变化很少的社会里,文化是稳定的,很少产生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如果我们能想象一个完全由传统所规定下的社会生活,这社会可以说是没有政治的,有的只是教化。事实上固然并没有这种社会,但是乡土社会却是靠近这种标准的社会。“为政不在多言”“无为而治”都是描写政治活动的单纯。也是这种社会,人的行为有着传统的礼管束着。儒家很有意用思想形成一个建筑在教化权力上的王者,他们从没有热心于横暴权力所维持的秩序。“苛政猛于虎”的政是横暴性的,“为政以德”的政是教化性的。“为民父母”是爸爸式权力的意思。
教化权力的扩大到成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假定个稳定的文化。稳定的文化传统是有效的保证。我们如果就个别问题求个别应付时,不免“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每一段生活所遇着的问题是不同的。文化像是一张生活谱,我们可以按着问题去查照。所以在这种社会里没有我们现在所谓成年的界限。凡是比自己年长的,他必定先发生过我现在才发生的问题,他也就可以是我的“师”了。三人行,必有可以教给我怎样去应付问题的人。而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力:“出则悌”,逢着年长的人都得恭敬、顺服于这种权力。
在我们客套中互问年龄并不是偶然的,这礼貌正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里相互对待的态度是根据长幼之序。长幼之序也点出了教化权力所发生的效力。在我们亲属称谓中,长幼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则,我们分出兄和弟、姊和妹、伯和叔,在许多别的民族并不这样分法。
文化不稳定,传统的办法并不足以应付当前的问题时,教化权力必然跟着缩小,缩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而且更限于很短的一个时间。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并不能靠经验作指导。能依赖的是超出于个别情境的原则,而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却不一定是长者。这种能力和年龄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智力和专业,还可加一点机会。讲机会,年幼的比年长的反而多。他们不怕变,好奇,肯试验。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顽固和落伍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在这种情形中,一个孩子用小名来称呼他的父亲,不但不会引起父亲的呵责,反而是一种亲热的表示,同时也给父亲一种没有被挤的安慰。尊卑不在年龄上,长幼成为没有意义的比较,见面也不再问贵庚了。这种社会离乡土性也远了。
回到我们的乡土社会来,在它的权力结构中,虽则有着不民主的横暴权力,也有着民主的同意权力,但是在这两者之外还有教化权力,后者既非民主又异于不民主的专制,是另有一工的。所以用民主和不民主的尺度来衡量中国社会,都是也都不是,都有些像,但都不确当。一定要给它一个名词的话,我一时想不出比“长老统治”更好的说法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无论是乡土社会还是后乡土社会,国家的力量或权力其实都存在于其中,只不过其存在的力度和形式有所差别而已。
20世纪之前的中国乡村社会,按照杜赞奇的观点,属于“乡权社会”,即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社会变化很少,文化稳定,很少产生新的问题,完全靠传统约束,那么这个社会会是一个可能没有政治只有教化的社会。
B.客套中人与人之间互问年龄这种现象在其他民族中并不多见,我们这样做是为了明确彼此的长幼之序,是顺服于教化权力的行为。
C.国家权力从未缺席乡村社会,因此,分析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与乡村政治的性质和特征可以了解国家权力的性质和特征。
D.“乡权社会”中,国家力量远不及现在的村干部政治中国家力量所占比重,这种变化与国家政权建设的不断推进有密切关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是孔子用来表明对稳定社会中长幼有序的教化权力的认可。
B.社会变迁过程中,人不再依靠长者的指导,而是依赖由智力、专业、机会等所形成的能力。
C.大队干部和“两委班子”只是不同时期国家权力在乡村存在的不同形式,其本质是相同的。
D.村干部政治社会已远离了乡土性,在这种社会中,孩子对父亲直呼其名不会引起父亲的呵责。
3.下列对材料有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通过比较,让读者明白了教化权力的强弱与文化是否稳定密切相关。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B.材料一引用儒家经典言论,是为了证明儒家一直在追求一种超越教化权力的、用以维持秩序的权力。
C.材料二对后乡土社会中国家权力与村干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后者是前者的代理。
D.材料二主要运用道理论证,对村干部政治的时代背景、权力性质等进行了分析,具有思辨色彩。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写作思路。(4分)
5.请结合材料一分析“长老统治”的特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会上树的姑娘
贾大山
我到梦庄不久,便听到一句歌谣:“王庄的姑娘会织布,梦庄的姑娘会上树。”王庄离梦庄三里地,那里的姑娘们怎样织布,我并不关心,梦庄的姑娘们怎样上树,却引起我很大的兴趣。
我们房东家,有个姑娘就会上树,据说身手不凡。那姑娘叫小欢,当时不过十六七岁,小巧的身材,墨黑的头发,长得很白净。我们无法想象,这么一个姑娘,怎么会上树呢?一天,在地里干着活,和我一块儿下乡的石小芳故意逗她:
“小欢,你都会干什么活呀?”
“我会绣花儿。”她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