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24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澄河边上
  茹志鹃
  这是一九四七年的夏天。解放军粉碎了敌人重点进攻的计划后,作战略性转移。敌人乘机前阻后追。大部队迅速转移了,掉在后面的是二十多个伤、病、弱的同志。临时组成的一个小队,由警卫连副连长周玉兆带领。
  周玉兆是领队,一连两个月的恶性疟疾,加上头部又挂了轻花,人瘦落了形,但样子十分剽悍。他搀扶着文工团里的小余,走在队伍前面。
  近黄昏的时候,小队来到了澄河边上。①乌云从四面推来,天色越来越昏暗,不一会儿暴雨从天上直泻下来。澄河水在猛涨,已涨到河滩边一排柳树的半腰了。
  会议决定,由两个同志出去寻找当地老乡,了解一下哪里有浅滩,并搞些吃的,其余的同志留在河边,用绑腿、用背包带子连接起来,试验拉绳过河。周玉兆带了文工团的小余,就向离河较近的一个村子走去。
  忽然,周玉兆停住脚步,他听见有一个声音,便小心地向发出声音的方向走去。
  两个人仔细一看,原来他们脚跟前是一片瓜地,在瓜地的那头,有一个老人正光着头,弯着腰,在瓜地里走着。
  “同志,你们来啦?”
  “是,老大爷。我们……,前面部队过去多少时候了?”
  老人向他们打量了一下。“你们要过河是不是?”
  周玉兆点点头,把大致的情况说了一遍。
  老人听后,沉吟了一会,便说:“不怕,河水再大,一定叫你们今晚过河。”
  留在河边的同志拉绳过河没有试成功。这时老人急忙地把他们叫了来,又不知从哪里挖了一篮地瓜,点起火,要大家烤衣服、煮地瓜吃,安排完这一切,老人便不见了。
  忽然,河堤那边传来一种古怪的声音,周玉兆凝神听了一会,便和小余加快脚步向河边走去。一会儿,他们望见那位老人站在河堤上,高高地举起锄头,在地上掘着什么东西。周玉兆走近一看,见堤上堆了一堆土,一条刚掘出来的小沟,已从堤的里边快通到河边。周玉兆愣了一愣,猛然明白过来,就快步抢过去夺下锄头,喘吁吁地说道:“大爷,你……”
  老人不言语,只是把锄头又夺过去,缓和地解释道:“澄河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来得太急,开一点口子,水一有了出处,流头就缓了,人在河里淌水走也能过去了。”
  “不行。”周玉兆不等他说完,就坚决地说道,口气很硬,毫无商量的余地,而且把锄头又夺过来,把土推进沟里。
  老人一看他动手填沟,便暴跳起来,大声吼道:“给我放手。”
  周玉兆一听,便回身抱住了老人,含泪说道:“大爷,我们是人民的部队,活着是为了老百姓,死了也是为了老百姓。”
  老人不等他说完一挥手说道,你们坐下来听我说:“这澄河向来就是水猛流急,有一年夏天,雨水多,也像今年这样,我下到水里,被河水冲着,命已去了半条。正在这紧要关头,我忽然想起河堤上横生着一棵老树。我一想到这棵树,心里顿时有了指望。你们看,‘指望’这东西,看不见,抓不着,可是有多大的力量。一个人过日子,要是没个指望,那是活不下去的,活着也没有趣。现在,你们就是老百姓的指望。这个道理,你们懂了吧!”
  “懂了,老大爷。”周玉兆激动地对着繁星点点的天空,对着澄河,对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暗暗地发誓:只要有一口气在,他就要向前,就要和部队一起打回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玉兆即使受伤也要搀扶着小余的情节表现出他对战友的爱护;口气很硬、毫无商量余地地阻止老人挖沟,则表现出他心系百姓的品质。
  B.一棵老树成为老人被河水冲走后求生的指望,解放军队伍则成为老人今后生活的指望,小说以此来讴歌老百姓对解放军必将带来光明的坚定信念。
  C.小说将“枪炮声”与澄河河水的暴涨放在一起进行叙述,这样安排既能构成故事发展的自然背景,又能揭示小队渡河的意外和变故。
  D.“河边仍然站着那个人影,佝偻了身子……”小说以此收束全文,凸显了坚定拥护解放军的老人形象,给读者以无限遐思。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运用开阔的全知叙述视角去讲述一个“伤、病、弱”的小队在热心老乡的帮助下功渡澄河的故事,让读者获得通观全局的阅读感受。
  B.小说中老人掘沟、周玉兆暗暗发誓的情节,体现了人民甘愿帮助解放军,解放军全心人民奉献的革命情怀,凸显了军民团结互助的主题。
  C.小说通过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刻画出老人的形象,如“急忙”“暴跳”“气喘吁吁”“跑”等词句,表现出老人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D.小说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质朴,人物语言虽浅近平实,却塑造了鲜活灵动、有血有肉的物形象,这是因为文本使用了口语化的语言。
  3.本文和《百合花》都塑造了可敬可亲的战士形象,《百合花》中塑造了一个腼腆、憨厚、英勇献身的小通讯员形象,请简要分析本文周玉兆的形象特点。(4分)
  4.请分别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中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鲁哀公问孔子曰:“子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孔子对曰:“此非忘之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