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50字。
名校调研系列卷??八年上第三次月考试卷语文(人教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括号里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2分)
1.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2. ,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
3.王维《使至塞上》诗中, , 两句诗将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描绘得如在目前,充分体现了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的特色。
4.晏殊《浣溪沙》词中,通过芳菲零落,候鸟迁徙的景象,慨叹时光易逝,一去不回的两句词是:
, 。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①网络与信息安全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数据的处理能力,与此同时,被互联网记录和存chǔ的个人、企业等信息也相对更容易被泄露和传播。③当前,通过网络泄密窃密等行为时有发生,一些社交平台;网络公司对敏感信息的不当处理,也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④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ruì性,既要_甲_,更要_(乙)_,多想办法为网络与信息安全“上锁”,最大程度降低信息泄露风险,特别是堵住敏感信息泄露的漏洞。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①存 chǔ( )②敏ruì( )
(2)第①句的宾语中心语是( )
A.网络与信息B.安全C.面临D.挑战
(3)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使其符合原文语境。(只填序号)
甲:乙:
A.强化信息安全保障B.挖掘技术创新红利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本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苏轼。(1分)
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B.相与步于中庭(相信,信任)
C.盖竹柏影也(大概是)D.但少闲人(只是)
8.作者夜游承天寺,邀张怀民相伴,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二人有着相同的志趣?(2分)
9.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如何描写月色的。(2分)
10.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余少而好游,其游吾泉之清源洞①,访紫泽宫者不啻一再。至是,则与同年李君偕,重阳之又二日也。出北门,至山麓,可四里许,俞氏②之茔③在焉。逶迤而上,至山腰之小亭憩焉。亭后故有泉香而冽,俗传能已病,呼为仙液,请而祠者,尽吾闽之八郡,父老童稚,连日夜往来,汲取不绝。盖亦未久而遂涸,今徒其匾在耳。岂山灵厌其驿骚④,当亦有以阴夺之与否耶?
【注释】①清源洞:与后面的紫泽宫等均为清源山景点。②俞氏:指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
③茔:坟地,坟墓。④驿骚:扰动,骚动。
11.“至山麓,可四里许”中的“至”的意思是。(1分)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父老童稚,连日夜往来,汲取不绝。
13.选文具体写了亭后泉的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2分)
(二)现代文阅读(25 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家里的老水缸
①我家有两只缸。一只黄褐色,外面上了釉,摸起来非常光滑,缸口外壁还有一圈草绳纹,这只缸放在天井里。还有一只是灰青色的,与灶台为邻,一家人的平常日子就从这里开始。
②父亲常说:“水缸里不能缺水,缺了水的日子就像长在墙头上的草,撑不了几天就会蔫头耷脑。”
③水缸不会说话,但水缸里的水就是水缸的心思,清澈明亮,像极了水缸边淳朴勤劳的父母。每天早上,父亲用瘦削的肩膀从远在几里外的村头挑回一担担井水,哗啦啦地倒入缸内。母亲从地里忙完,又忙着生火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