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740字。
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II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1题,共29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顷刻(qǐng) 朴刀(pǔ) 面面相觑(qù) 不屑置辩(xiè)
B.拮据(jū) 桑梓(zǐ) 顿开茅塞(sài) 锱铢必较(zhī)
C.绰号(chuò) 拜谒(yè) 千钧之力(jūn) 战战兢兢(jīng)
D.熏陶(tāo) 殷红(yān) 两肋插刀(lèi) 一气呵成(hē)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为自己鼓掌。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___________的存在。懂得为自己鼓掌,才能在生命的乐章中,演奏出自己的音符。为自己鼓掌,并不是唯我独尊的狂放不羁,也不是___________─切地孤芳自赏,而是一种醒悟,一种___________,一种推动自己向挫折与失败挑战的勇气与动力。
A.独特 仰视 境况 B.独特 傲视 境界
C.孤独 傲视 境况 D.孤独 仰视 境界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②许多家庭都有弃用的旧手机、旧电脑等电子垃圾。③这些电子垃圾如果回收处置不当,就会污染环境。④因此,相关部门要继续完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增强对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能力和范围。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选出下面一段文字中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是( )
①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越抗拒,越无法过去”。②所以,有时我们要学会接纳。③接纳,并不意味着你要消极地接受一切;接纳,让你有机会更清晰的反思并做出有效应对。④学会接纳,你会更加爱惜自己,会发现万事万物都会悄然发生变化。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二)诗词鉴赏
5.下列对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黑,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了地点、季节,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上阕后三句里,边声、号角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从听觉、视觉角度表现了一种悲凉肃杀之气。
C.下阕中“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勒功而还的典故,表达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景抒情,写出边关虽然寒冷,但有羌笛鸣奏,将士们的戍边生活并不艰苦。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物勒工名》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物勒工名
庄华峰
①当今的“3.15”晚会让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质量问题,那么在古代也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吗?古人又是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呢?如果你了解了物勒工名制度,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②《礼记??月令》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其中提到的“物勒工名”是我国最早的手工业管理制度。它要求手工业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从某种意义来说,物勒工名也是我国最早的问责制。
③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在青铜器上刻记人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