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420字。
广东省大亚湾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联合模拟(一)(一模)语文试题
本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 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5小题,共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5题。
西汉长安城在秦都咸阳渭南宫室及上林苑的基础上修建起来,后来陆续建设了七座具有卫星城性质之陵邑,汉长安城也成为横跨渭河南北的大都市。汉长安城大体以安门大街为中轴线。据考古学者秦建明勘察测量,通过安门大街的中轴线向南延伸至子午谷口,向北延伸至汉高祖长陵两座封土中点、清峪河(也称“清河”)大回转,直至天井岸村天齐祠遗址,总长74千米。这条基线与真子午线的夹角误差仅为±1度,与我国大地原点仅相差2分经度左右。
隋都大兴城平面近方形, 单边城墙约九公里,规模巨大; 东西南三面城墙均设三门。在城市形态与“旁三门”等方面基本符合《考工记》,同时以南北向朱雀大街为轴线,具有“中轴对称”的布局特点。大兴城由宫城、皇城与外郭城组成,宫城在都城北部正中,东有东宫,西有掖庭宫,如同双翼东西护卫。皇城位于宫城南面,是宗庙和军政机构所在地, 其中太庙与太社位居东南与西南, 以符“左祖右社”之制。郭城正中为朱雀大街, 宽达150米,是当时世界城市中最长的中轴线,又称“天街”。朱雀门东西各有五条街道, 沿街的里坊数目东西基本相等。又分别建设有一个商业区, 而且位置对称,被称为东市和西市。
元明清三朝首都的北京城经过元代开创、明代改建与清朝传承,基本实现了《考工记》的理想设计,为中国古典都城建筑的集大成者。这可从北京中轴线的功能上来直接体现。北京中轴线是指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的对称轴,诸多重要建
筑位于此轴线之上或者对称布设在轴线两旁。传统轴线南起永定门,向北经过正阳门、天安门、午门、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乾清宫、神武门、景山最高点万春亭、 鼓楼,直抵钟楼的中心点, 串连着四重城,即外城、 内城、 皇城和紫禁城, 全长7.86公里。北京城基本以此轴线为中心, 形成了东西对称的格局, 比如左面为太庙、右面为社稷坛的“左祖右社”。北京传统中轴线对于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建筑的布设、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荀子•大略》说: “欲近四方,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 ”是说都城选址的核心原则为“天下之中”。 而我们认为, 中国古代都城最佳选址追求的“天下之中”,就体现在寻找中原农耕文化与西北边疆游牧文化的区域中心点。
中国最早的“天下之中”是洛阳, 《史记•周本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根据现代学者的勘查测量,西汉长安城中轴线与现代技术测量结果基本吻合,误差不大,说明汉代人的建筑勘察测量技术之高超。
B. 隋都大兴城以南北向朱雀大街为轴线,具有“中轴对称”的布局特点,其他建筑的布局与形制则符合古籍《考工记》的要求。
C. 作者认为都城选址的“天下之中”,与都城建设中的“择中建宫”、 “择中建殿”等观念,共同构成了古代都城营建的基本原则。
D. 材料多处引用古代文献,一方面增加了论证的说服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选址布局思想一脉相承的文化性。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从隋都大兴城形状和布局来看,可以推断《考工记》关于都城的基本规制为方形城市形态,城墙设三门,都城要素对称布设。
B.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历代统治者主要是根据经济、军事、文化、地理位置这几个方面的条件来考虑其都城的选址和营建的。
C. 根据第3段内容可以知道,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建筑的布设、奥林匹克公园等场所基本都会体现传统的“中轴对称”建筑理念。
D. 从材料可以推断,北京作元明清三朝首都,较好地体现了《考工记》中的“中轴对称”和“内制外拓”的设计理想。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适合支持“天地之中”原则的一项是(3分)
A. 《吕氏春秋•慎势》曰: “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这是“择中”原则的具体化。
B.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 ”
C. 南朝时期的建康(今南京)在皇城南北分散布置南市、西口市、盐市和北市,外城中里坊采取了非棋盘式的街巷布局。
D. 明清时期的北京以皇城为中心,皇城内南端左(东)建太庙,右(西)建社稷坛,并在城外四方建天坛、地坛、 日坛、月坛四坛。
4. 请简要说明西安、北京作为古代都城是如何体现“天下之中”的营建理念的? (4分)
5.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中指出, “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结合材料,简析中国古人在营造都城时遵循了哪些“文法”? (6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4 小题, 共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午休的父亲 梁晓声
那位在楼梯拐角水泥地上午休的父亲睡着了。
八月的北京, 与全国许多省市一样,无可奈何地处于近年少有的高温时节。 月末那几天,官方预报达到摄氏三十二三度;人们说实际气温还要高一两度。特别是中午,一丝风也没有,每一片树叶都静止着,看上去皱巴巴的,水分被大量蒸发必然如此。人若置身户外,如在桑拿房中, 片刻便会出汗,会感到缺氧似的,仿佛空气中的氧分也被蒸发着。医生们频频出现在电视中,提醒民众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