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180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教学目标:
  1、理清梦游线索。
  2、通过仙境的描绘,体会诗人鄙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诗歌诵读及鉴赏能力。
  4、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梦境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曾学过李白的一首留别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 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李白的另一首立意迥然不同的留别诗。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浪漫瑰丽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迷离惝恍的梦境。诗作以七言为主,不受诗律限制,笔随兴至,在奇特的梦境中寄寓着深沉的慨叹。学习时要在诵读中发挥想象,品味组成梦境的意象以及梦境所隐含的精神追求。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白因遭排挤,离职去京。第二年,由东鲁(山东)南游吴越,行前写了这首诗与朋友杜甫作别,因而此诗又名《与东鲁诸公》。
  *文体知识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二、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后迁居四川。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 想像丰富, 语言流转自然, 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私素材, 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 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三、作品背景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