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870字。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 Ⅰ (本题共5 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屏幕中的剧情跌宕起伏,屏幕上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地驰过,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令人眼花缭乱:它们就是“弹幕”。
尽管弹幕被纳入“评论”范畴,却与传统的文艺批评有巨大的鸿沟。
传统的文艺批评来自阅读之后的深思熟虑,作品的整体观照与解读、分析、阐释构成了基本的工作方式。尽管金圣叹、毛宗岗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与弹幕存在某种相似的形式,但是,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操作程序。相对地说,弹幕的首要特征是“即时”,评论对象往往是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譬如一个角色的相貌,出场那一刻的步态等等。弹幕评论带有明显的即兴意味,令人瞩目的是现场、此刻与交互性的狂欢气氛,而不是严肃的反思与真知灼见。
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只有神奇的互联网才能支持如此之多的声音即时互动,让各种貌似无法交集的社会关系迅速地在虚拟空间联结起来。这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的。印刷文化的节奏相对缓慢,思想的交换不得不接受印刷速度与配送体系的限制。 印刷文化的中心是文字符号。 文字符号的阅读、 理解、 阐释形成一种深度文化。 至少在目前, 速度与深度的恰当比例仍然以印刷文化作为范本。尽管弹幕的即时评论也诉诸文字符号,但这些字符被加工为另一种奇特的屏幕形象,开启了另一种性质的空间,譬如视觉经验。 它与即时性、 交互性构成弹幕文化的巨大吸引力。传统的文学批评无法企及这种吸引力,“深度”也无法替代生气勃勃的喧哗产生的号召。一旦“深度”置换为“速度”,零碎化、平面化、喜剧精神与反讽、拒斥精英趣味也就成了弹幕的另一些表征。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互联网以及电子传媒的传播方式正在隐蔽地重塑他们的感官、躯体和意识。
(摘编自南帆《弹幕:一个奇特的屏幕现象》)
材料二:
2020年6月,B站隆重上线四大名著,无数年轻观众都是奔着弹幕,或是弹幕与四大名著的“化学反应”去的。但对于年纪更长,文化取向也更为传统的网友来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弹幕是观众在网络上观看视频时发到屏幕上飞快闪过的具有即时性、交互性特点,与传统文艺批评几乎完全不同的即兴评论。
B.传统文艺批评与弹幕都诉诸文字符号,但前者受印刷文化制约,节奏相对缓慢,后者则依赖网络,具有前者无法企及的“速度”。
C.作为一种奇特的屏幕现象,弹幕既深受年轻观众追捧又受到某些年长网友的贬抑,这种两极评价实际上是代际差异产生的结果。
D.平台把弹幕用户设定为一群单纯追逐快乐的人,迎合用户需求来生产内容,从而形成一个“快乐”闭环,这是需要警惕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受印刷速度与配送体系的限制,印刷文化中思想的交换相对较慢,却让思想具有一定深度,因此就印刷文化而言,应追求更为缓慢的节奏。
B.在弹幕空间中,不同范畴的信息被一锅乱炖,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被杂糅拼贴,流露出参与者在理性文明的洗礼后希望彻底摆脱文明重负的心态。
C.弹幕环境中,不假思索直击键盘,才能够袒露一个本真的自我。可见,电子时代的写作要想表达真我,就要避免反复思量,字斟句酌。
D.传统的文艺批评的“深度”无法替代弹幕文化生机勃勃的喧嚣产生的号召,而与“速度”随之而来的零碎化、平面化、拒斥精英趣味则是我们应审慎看待的弹幕表征。
3.材料二说,弹幕不必呈现“完整的自我”,要“探入有趣的灵魂”。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西游记》中,唐僧正对着孙悟空念紧箍咒,孙悟空两手抱头痛苦不堪。弹幕:“师父,别念了, 我背书。”
B. 《红楼梦》中, 贾母问黛玉:“最近读什么书? ”黛玉答:“只刚读了《四书》 。 ”弹幕:“还读了《名校模拟精编》。”
C. 《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 刘备、 关羽慷慨陈词, 张飞冒出一句“俺也一样”。弹幕: “没文化真可怕。”
D. 《水浒传》中,孙二娘、张青在十字坡开店,武松与两名公差推门而入。弹幕:“请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
4.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弹幕”这一评论方式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的原因。(4分)
5.2023年, B站用户发送弹幕“啊? ”共计超过1320 万次,“啊? ”成为了 B站 2023年度弹幕。这一弹幕不仅表达了无数网友在观看视频时的惊讶、疑惑、不满或惊喜,也已正式入驻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汉字民俗展厅”,记录并见证当代年轻人语言表达方式的变化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以上现象的看法。(6分)
(二) 现代文阅读 II (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玛丝洛娃转过身,抬起头,挺起胸部,带着聂赫留朵夫所熟悉的温顺表情,走到铁栅栏跟前,从两个女犯中间挤过来,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
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您找我吗?”她问,①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