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9090字。

  北京市怀柔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姓名和考号。
  2.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塑造城市新地标,是一种荣耀,建设者的雄心值得尊重。考察地标何以形成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标的内涵。
  地标是一个很直观的词语,即地理上具有标志性的事物。建筑物容易成为地标,但地标并不都是建筑物。各类地标所指涉的范围、区域的广度有所不同。有的地标,只在较小范围内起作用,很多老地名就反映了这种情况。有的地标,往往能辐射一个更大的区域,比如北京的前门、景山公园等。这类地标或在视觉上有很强的标志性、影响力,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通往来有密切联系。还有一类地标,则能够反映城市形象、气质,比如北京的故宫建筑群、上海的外滩建筑群、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等。这些地标不仅具有视觉上的鲜明特征,也是所在城市某一历史阶段建设成就的代表,更重要的是能够反映或体现所在城市的文化性格,并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些城市的文化形象。
  如何认识并提升城市形象的视觉形态?一些研究角度值得关注。比如,创新调查手段,让受访者凭记忆画出其所在城市的地图,从而获知究竟哪些地理、空间信息对人的影响更大。通过类似研究,可以发现人们感知城市空间时的一些盲区,以及过往认识里的偏差——很多大体量的建筑在市民的记忆中是“隐形的”,即人们可能视而不见;而某些小体量的建筑,由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却成为很多人记忆中的地标。它可能是某个街道转角处的小糖果店,也可能是某个广场边上的书报亭。
  这样的研究视角令人认识到:所谓地标,不单由视觉效果决定。地标的形成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需要经过时间积淀。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深刻反映了所在城市市民的价值认同,这才是其能代表地方文化的深层原因。
  材料二
  反观网红建筑,则不难发现,网红建筑的走红往往是凭借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其走红原因可以很简单,或是体现了某一时刻、某一角度的美感,或是展现了一种特殊的风情,或是形成了某种奇特的效果,这些都可能触发人们的喜爱、好奇或者惊叹。
  对照地标形成的过程和原因,网红建筑照片反映的是瞬时、片面、局部的信息,其真实性存疑。网红建筑的形成不一定来自于人们的真实体验,不需要时间积淀,甚至可以与当地市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地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地标是指一个地方的标志性建筑物。 B.城市的文化性格蕴含在某些地标中。
  C.创新研究角度促进了人们对城市地标的理解。 D.时间积淀和日常生活是地标形成的重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红建筑常常通过照片或视频而走红。 B.网红建筑与当地市民的真实生活无关。
  C.网红建筑照片可能存在一定的欺骗性。 D.网红建筑的价值和意义值得关注研究。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红建筑的负面影响使得城市地标问题更具时代性和普遍性。
  B.评选城市新地标的活动不能解决城市建设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C.国家对城市建筑的相关要求遏制了网红建筑变成城市的地标。
  D.现代化的城市建筑应该坚守住最根本的价值标准和文化立场。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宫和上海外滩,代表了相同的城市文化性格。
  B.城市地标与网红建筑,唯一的差异是时间积淀。
  C.网红建筑与城市地标不同,因为地标必须是大体量建筑。
  D.与网红建筑的特点相比,地标更能反映城市的文化内涵。
  5.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下列建筑中任选一个,说明其作为城市地标所具有的特点。(8分)
  北京的“鸟巢”;“水立方”;大兴国际机场;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广州“小蛮腰”;深圳的“大鹏展翅”。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6—10题。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