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130字。
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
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与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急”。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板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即佛教世尊释迦牟尼之佛法,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佛教的智慧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拔。儒道释互补,便凝练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
(摘编自郑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
材料二:
先秦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这个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不同阶层的人都有着自己独到的主张,于是,“百家争鸣”应运而生。百家,表明当时的思想家层出不穷,他们为后世播撤下智慧的种子。
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孔子的“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其中的核心和首要的价值标准。
B.材料一认为“儒、道、释互补”的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
C.材料二认为“百家争鸣”产生于先秦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面对社会变革,不同阶层的人提出自己的主张,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D.材料二认为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他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和儒家思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道、释,各自智慧超群,交融互补后,形成了登峰造极的哲理智慧,成为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
B.佛法不是产生于中国的思想,但在历史发展中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C.老子告诉我们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这其中体现出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我们今天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其思想根源是老子提出的持续性,这是老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
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雍也》)
B.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5.根据两则材料,先秦儒家思想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怎样的启示?请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看菜
白金科
徒弟是半道上捡的,木匠在早起上工的路上,碰见了这个十三四岁的孩子。①孩子衣衫褴褛,正站在雪地里瑟瑟发抖,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木匠停下来细问,敢情这孩子是无家可归的。木匠于心不忍,说,跟着我吧,做我徒弟。孩子“扑通”跪在雪地里,磕了个头,就跟他来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