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120字。
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单项选择题(1、2、3、6、7、11、12、15、20)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其余试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2年,在国家文物局“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指导下,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公司联合打造的“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正式上线,这是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素材库以开放、共创、共享模式,实现了文物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说。这意味着每一位热爱敦煌的人,都可以把石窟中精美的壁画、佛像、珍贵文献下载观赏,还可以二创甚至多创,获得良好社会效益与商业收益。
截至2023年11月底,“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访问量超过350万人次。而这份成就的背后,是敦煌研究院数代数字化人的坚守和奋斗。
90年代初,时任常务副院长的樊锦诗就提出“数字敦煌”的概念。之后该院摄影录像部主任吴健带领数字化团队开始了长达30余年的研究,探索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再现和保存珍贵敦煌文化艺术,为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全新路径。
在积累了海量的数字化资源后,吴健又提出“我们的数字化进程一方面是为了科研,一方面是为了传播敦煌文化,让文旅体验质量更高”。2016年,“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首次向全球免费共享30个敦煌石窟的高清图像和全景漫游,用户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高清的敦煌文化数字资源,目前访问用户遍布全球78个国家,累计访问量超过2000万次。
敦煌研究院不断拥抱新技术,在活化利用上多元探索,推动敦煌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近年来,新开发的“云游敦煌”小程序,凭借“点亮莫高窟”“敦煌动画剧”这两个交互性较高的品牌活动,吸引超过2亿人次参与线上互动,在线上重现千年前莫高窟人流如织的点灯夜景,并在朋友圈掀起了一波敦煌文化的创作热潮。首位数字敦煌文化大使伽瑶、“敦煌文创”数字藏品、莫高窟“飞天”专题游览线路、“数字藏经洞”……众多文博数字化标杆式创新,为传统文化插上“活化”之翼探出了新路。
近十年的实践证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离不开“开放”,但“开放”的同时也带来了数字文化遗产误用、滥用、版权纠纷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吴健表示:“其实,我们也很清楚这种情况并不是数字化过程才导致的问题,只不过是数字化后,随着传播的广泛和深入人心,这种行为更加明显而已。”
好在技术演进为这些难题带来了破解之道。敦煌研究院数字化团队基于腾讯区块链技术的确权保护功能,让每一例素材的授权使用均可查证,保证版权方的合法权益。同时,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既实现了素材库高效、便捷开放,也为素材管理和版权管理提供了支持。
科技力量始终是助推文博行业变革的重要因素,其价值不仅为文博单位在数字经济时代打开新的天地,更在于让文化资源为人民群众所共享。敦煌研究院多年来的数字化实践,是文化遗产和社会力量合作,持续深入地与大众共享共创之路。
(摘编自《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助力文物资源全民共享》)
材料二:
“蹲”文物直播间,看三星堆文物在半掩半埋中被挖掘,听2500年前的青铜乐器演奏《茉莉花》,“触摸”《千里江山图》的细节之处……文物直播让作为历史文化宝库的博物馆焕发出时尚魅力,让原本束之高阁的文物火爆“出圈”。
直播改变了文物的数字表达方式,“赏文物”“逛文创”“听解说”成了用户足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数字敦煌”资源库一上线,全球就有多达78个国家的用户进行了访问,访问量超过了2000万次。
B.随着文化传播的深入,在推进数字化进程的过程中产生的数字文化遗产误用、滥用、版权纠纷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C.直播主持人以汉代男子也爱置妆、涂红唇的历史故事介绍陶俑特点的由来,将陶俑承载的文化价值具象化,也找到了联通古今的“话题点”。
D.吐鲁番博物馆采用“讲解员+学生参观”的搭配方式,让青年学子参与讲解,从而改变了以往仅由讲解员或主持人讲故事的单一模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数字敦煌”到“云游敦煌”,再到“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材料一高度肯定了敦煌研究院在数字化探索进程中取得的成就。
B.材料一的作者在肯定敦煌研究院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它因“开放”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他认为这些问题可以借助科技力量得以彻底解决。
C.材料二多处采用举例论证,具体而生动地阐述了文博机构等在文物直播中呈现出的不同特点。
D.材料二按照总分结构行文,从不同角度论证文物直播已经成为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化历史故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开启了文物数字资源共享共创的新阶段,敦煌文物素材将会被更多地挖掘和创造,敦煌石窟素材将会更加丰富多元。
B.线上重现莫高窟点灯夜景,直播中创设不同情景叙事结构,都契合了当下用户的文化消费特点,顺应了数字传播的生态,属于文博数字化创新之举。
C.“云游敦煌”小程序吸引了众多人参与线上互动,掀起了一波敦煌文化的创作热潮,是因为采用了交互技术,这种技术在直播节目《三星堆奇幻之旅》也采用过。
D.敦煌研究院数字化推进的经验,各文博机构文物直播的方式,将为国内其他文博单位提供良好的范例。有了科技力量的加持,我国文化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
4.材料二中,文物直播为成为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化历史故事”做出了哪些努力?请简要概括。(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科技力量是如何推动文博行业的变革与发展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雪纷飞
于博
①同昌号老板梁再新打开大门的一刹那,吓了一跳,倒不是因为昨夜大雪纷飞,大地白茫茫的一片,而是门口躺着一个人。
②雪,埋住了男孩的大半个身子。这是一个十八九岁的男孩,头发蓬乱,脸色有些青紫,穿着一件开了花的破棉袄。
③是不是冻死了?梁再新下意识地弯下腰,仲手在男孩的鼻孔下试了试,长出了一口气。男孩虽然呼吸微弱,但起码他还活着。梁再新把男孩拖进了屋里。不管怎么样,这是一条人命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