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5560字。

  秘密★启用前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月11日  14:00—16:3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你如果曾在云南省澜沧县的农田里看见他,或许想不到他是一位院士。他时常头顶草帽,卷着半边裤腿,扛着锄头,脖子上搭一条毛巾,“吧嗒吧嗒”地和农民聊天,手把手地教他们种马铃薯。他就是“农民院士”朱有勇。
  朱有勇的确“有勇”。2015年,中国工程院确定了澜沧县作为院士专家科技扶贫点,朱有勇请缨到澜沧扶贫。那一年,他已经60岁。来到澜沧后,他跑到农户家里走访,发现很多农户住着四处漏风的篱笆房,家里只有几袋苞谷、几只鸡。看到这些,他的眼泪忍不住地往下掉。“是真的穷,”朱有勇说,“我们是人民培养出来的科技工作者,却没有让这里的老百姓享受到我们的科研成果,这是我们的亏欠。”他就下定决心,留在这里。
  在科研方面,朱有勇是专家,但在扶贫上,他还是个“新手”。他首先面临着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农民们应该种什么。经过深入考察,他发现这里很适合种植“冬季马铃薯”,因为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最怕下雨,而澜沧县的冬天几乎无雨,温度最低12℃。这样的气候不仅适宜马铃薯生长,且能让其品质更佳。朱有勇越想越兴奋:“这简直是为马铃薯‘量身定做’的!”他想到这里,不禁笑出声来。
  但种植“冬季马铃薯”是一个冒险的决定。云南并不是马铃薯的主产区,更鲜有人尝试在冬天种植。万一失败了,农民一整年的收入就打水漂了。果然,有人表面上答应要种马铃薯,第二天就去地里撒了油菜种。对此,朱有勇并不气馁:“扶贫是一步步来的,有人配合,也有人不配合,要反复做工作。”他劝说村民,从10亩地中拿出2亩种植试试。不成想,这一尝试,地里结出了全村当年最大的马铃薯,足足有2.5公斤!最终,一亩地的“冬季马铃薯”卖了5000多块钱,这几乎是他们从前一年的收入,大家都高兴坏了。而那些往日怀疑重重的村民们,此时全变成了“哑巴”。
  扶贫路上,朱有勇坚持授人以渔。从2017年开始,他先后在澜沧开设了“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林下三七”等种植培训班,培训学员超过1500人。乡亲们拥有了一个“院士老师”,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我们的活儿,就是要把天拉长、地拉宽。我们不光研究马铃薯,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朱有勇坚定地说。
  (摘编自李春雷《农民院士》)
  材料二: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好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职工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时代强音,我们就能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力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有勇认为澜沧县的冬天气温不低于12℃,几乎无雨,只适合种植马铃薯。
  B. 为使农民能科学种植,朱有勇亲自在农田里教导他们,还开设种植培训班。
  C.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D. 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如果不诚实劳动,就不能实现人世间的美好梦想。
  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有勇下定决心留在澜沧县扶贫,是因为他想让科研成果惠及当地的农民。
  B. 朱有勇指导村民种植“冬季马铃薯”大获成功,说明了科技扶贫成效显著。
  C. 勤劳是成功的基础,可见辛勤劳动是促进国家发展和事业进步最重要的品质。
  D. 科技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科技 竞争日趋激烈,更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④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朱有勇为了帮助农民找到发展突破口,深入考察当地自然条件,冒险选择过去鲜有人种的“冬季马铃薯”,使农民实现增收。
  B. 袁隆平在潜心研究杂交水稻时,顶着烈日和寒风,扎根田野数十年,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自足难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C. 张秉贵为了更好地服务顾客,花费无数心血去熟悉柜台中的商品,凭借着“一团火”的服务精神,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
  D. 钟扬在建立“种子宝库”的过程中,迈着长期痛风的腿,“攀爬”在世界上最高的地区——青藏高原,将采种子视为一件乐事。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
  5. 材料一是人物通讯,材料二是新闻评论,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这两种文体的区别。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只适合种植马铃薯”错误。根据原文“他发现这里很适合种植‘冬季马铃薯’……这样的气候不仅适宜马铃薯生长,且能让其品质更佳”,可知澜沧县的环境很适合种植“冬季马铃薯”。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D.“更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错误。根据原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科技的竞争更趋激烈,对优秀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小题。
  潭柘寺  戒坛寺
  朱自清
  早就知道潭柘寺,戒坛寺。在《北平指南》上见过潭柘的铜图,小小的一块,模模糊糊的,看了一点没有想去的意思。有一回骑驴上八大处,赶驴的问逛过潭柘没有,我说没有。他说潭柘风景好,离八大处七八十里地,坐轿骑驴都成。我不想骑驴走七八十里地,因为我知道驴子与我都受不了。真打动我的倒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