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810字。
广西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形式:闭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从主体上看,劳模精神的主体是劳模群体,劳动精神的主体是所有劳动者,而劳模群体是广大劳动者群体中的佼佼者,也是广大劳动者学习的楷模。劳模的本意也就是劳动者的模范。劳模群体是劳动者群体中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劳模精神也是劳动精神的一部分。劳动精神应该成为所有劳动者都必须拥有的精神,劳模精神也是所有劳动者都应该学习的精神,二者也是基础和方向的关系。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关系是外力和内力的关系。劳模精神是所有劳动者都应该学习的精神,是影响和引领每一位劳动者从平凡走向不平凡的外力。工匠精神则是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具有的精神,是激发和激励每一位势动者不断自我超越的内力。劳模精神是超越别人的精神,工匠精神是超越自己的精神。工匠精神点亮了自己的生命,劳模精神则照亮了别人的生命。
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劳动精神是所有劳动者的共性,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有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则揭示了不甘于平庸的劳动者的个性,是成就优秀劳动者的必要条件。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是践行工匠精神的核心,也是成就杰出劳动者的根源。当然,如果工匠精神成就的劳动者大大超越了过去的自己,也大大超越了别人,那么,他就会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最终才有可能成为劳模,劳模精神也随之产生。
劳动精神是成为人的精神,工匠精神是成为更加优秀的人的精神,劳模精神则是成为影响别人的人的精神。成为人、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成为影响别人的人,就是一种逐步递进的关系。党和国家现在大力呼吁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目的就在于让每一个人都热爱劳动,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同时,鼓励更多的人成为优秀的劳动者,甚至成为广大劳动者群体中的佼佼者和大家学习的榜样。
(摘编自乔东、萧新桥《深刻理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
材料二:
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劳动精神。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也为个人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一个人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可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才可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与褒奖。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或人生价值是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其次,工匠精神是对职业劳动的奉献精神。千百年来,工匠以技艺为立身之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技艺,创造了灿烂的工匠文化。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再次,工匠精神也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几千年来,我国古代工匠制造的无数精美工艺品,是中国工匠对细节完美追求的体现。现代机械工业尤其是智能工业对细节和精度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细节和精度决定成败。无数动人的故事告诉人们,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是提升我国制造品质与水平的重要环节。最后,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现代工业条件下,现代机械制造尤其是现代智能制造,对技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难度和精度要求。每一项技术的革新,每一道工艺的更新,都需要有工匠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艺参与其中。
(摘编自龚群《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三: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具有劳动精神的劳动者就是劳模,他们是广大劳动者群体中的佼佼者,是广大劳动者学习的楷模。
B.工匠精神成就的劳动者如果能大大超越过去的自己,也大大超越别人,他就会成为劳模。
C.党和国家大力呼吁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目的是让每个人都成为劳动楷模。
D.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践行工匠精神,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们的责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劳动精神是所有劳动者都应该具有的精神,也是劳动者学习劳模精神进而成为劳模的基础。
B.劳模精神从外部影响和引领劳动者做先进,工匠精神从内部唤醒劳动者不断成为最好的自己。
C.劳动精神是所有劳动者的共性,劳模精神揭示了优秀劳动者在自我超越中彰显的个性。
D.从劳动精神到工匠精神再到劳模精神,三者涵盖了劳动精神的不同发展层次,是逐步递进的关系。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观点的一项是( )
A.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
B.只为艺精心,何患不成功。
C.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D.学生不离纸笔墨,文海破浪手中握。
4.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从什么角度论述了“工匠精神”?请简要概括。
5.请根据材料二概括个人践行“工匠精神”与国家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路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