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480字。

  2024届高考语用题修辞手法专题指导——借代的用法
  【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借代的种类及用法。
  2.能正确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概念阐释】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某人或某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用来代替的事物叫作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作本体)。
  【用法举隅】
  1.借代的种类
  (1)特征代本体。
  如:①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先生,给现钱,袁世凯,行吗?
  (2)材料代本体。
  如:①举酒欲饮无管弦。
  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标志代本体。
  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4)人名代名称。
  如:①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绰号代本人。
  如:“芦柴棒”,去烧火!
  (6)专名代泛称。
  如:①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②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7)具体代抽象。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②烽火扬州路
  (8)部分代整体。
  如: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借代作用
  ①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简洁,精练。
  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②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注意】
  ①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代表本体,且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看就明白其所指代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
  ②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作为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指正面人物时,宜用含褒义的借体;反之,则用含贬义的借体,如“三只手”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
  3、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⑴相同点:
  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⑵不同点:
  ①借代的借体是客观实际中的事物,这个事物与本体有关联。构成借代的基础是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它们中间没有比喻关系,重点在指称。
  如“那边来了一个红领巾”,句中的“红领巾”以特征代“儿童”,但“红领巾”与“儿童”之间没有相似性,只有相关性
  ②借喻中的喻体与客观现实无关联,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它是借中有喻,重点在“喻”。
  如“有人民的钢铁长城在,国家就安宁”一句中的“钢铁长城”喻“中国人民解放军”,意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像钢铁长城一样不可侵犯”,二者有“相似性”
  ③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 如“红领巾”只代少先队员;
  而借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是灵活的,如“太阳”可比喻共产党、新中国、青年等。
  ④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如:我们可以说“共产党像太阳”,却不能说“少先队员像红领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