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800字。

  第51中学教育集团 语文学科阶段性质最检测2023.11.30
  (本试卷共23道题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轻觑(qù) 宽宥(yoù) 翘首(qiáo) 相得益章(zhāng)
  B.潇洒(sǎ) 安详(xiáng) 炽热(chì) 自吹自擂(léi)
  C.召唤(zhǎo) 解剖(pōu) 哺育(bǔ) 振耳欲聋(zhèn)
  D.诓骗(kuǎng) 搽粉(chā) 朴刀(pō) 矫揉造做(zuò)
  2.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有着“汉语拼音之父”之称的周有光最大的功绩是_________了汉语拼音系统。早年在大学主修经济的时候,他就对语言学、文字改革有_________兴趣,并参加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1995年以后,他专职主持并_________了《汉语拼音方案》,主导和建立汉语拼音系统。他_________在语言文字和领域成果斐然,在文化史研究等领域同样成就显著。
  A.创立 丰厚 制定 虽然
  B.建立 浓厚 拟定 不仅
  C.建立 丰厚 制定 虽然
  D.创立 浓厚 拟定 不仅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2分)
  ①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不少描写景物注重形似的好诗,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却更加崇尚画意与深远的境界相结合的诗,崇尚有神韵的诗,而不是崇尚单纯形似的诗。②《终南别业》诗中有画,而又在画的背后隐蔽着一种悠然、空寂的境界。③陶渊明的《饮酒》表面上是一首描写田园山水的单纯写景的诗,但仅仅这样来看待这首诗,则显然未能真正领略其诗意。④这首诗在描写“人境”的现实田园景物时,却隐蔽着语言文字所未说出的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
  A.“崇尚”与“隐蔽”的词性相同:“美学思想”与“语言文字”两个短语结构相同。
  B.第④句中“诗”做句中的“主语”:“理想境界”做句中的“宾语”。
  C.第②句是一个递进复句。
  D.“正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句话应该放在第④句的前面。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各项中表达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A.《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B.《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表现“官逼民反”的主题,其中林冲为上层人物的代表;武松为下层人物的代表。
  C.中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有很多:如“黄发垂髫”中“垂髫”指小孩。”;“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不惑”指四十岁;“耄耋”指老年,高龄。
  D.《我爱这土地》是蒋正涵以“艾青”为笔名发表的第一首诗歌,他的诗歌极具色彩和画面感,“土地”“太阳”是他诗歌的主要意象。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光的赞歌》。
  (2)名著阅读(3分)
  “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屠呦呦为民寻奇草;海伦凯勒、居里夫人的精神烛照世人”。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经典女性形象,为世人歌颂。
  请从下面备选名著中选择你最的女性形象,结合她的经历说说喜欢(敬佩)她的理由。
  备选书目:《红岩》《简爱》《童年》
  5.诗文填空(6分)
  (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葵持作羹。(《十五从军征》)
  (3)野草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普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苏轼《水调歌头》)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题。(3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酬张少府
  唐??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注释】①空:徒。②吹解带:风吹着诗人宽解衣带,表现一种闲散的状貌。
  6.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前四句直接抒发自己被贬谪的无限悲凉辛酸和归来后的悲痛惆怅之情。乙诗前四句情景交融地表达了诗人晚年归隐后恬淡达观的心境和不能实现抱负的苦闷之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