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380字。
  广西玉林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考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21分)
  班级正在举办“汉字风华”演讲比赛,以下是小明的部分演讲稿,请你阅读后完成小题。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字书法具有无与伦比的美感,或古朴或拙趣,或厚重或飘远,或平正或险绝。汉隶的笔画如鸟儿张开的翅膀,魏碑的方笔似古木舒展的神姿,行草的线条像飞天舞动的飘带,楷书的结构如端庄的举止。徜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追寻汉字书法唤发的历史厚重和现代典雅,体验书写的敬意与喜悦,让汉字之美流连于指尖心上。
  一笔一画诉春秋,一撇一捺绣风华。汉字,历经几千年风雨涤(   )荡,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汉字不仅是保存、传承和记载悠久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ɡèn(   ) 古以来,汉字与中华文明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互相成就。汉字不断,中华文明才会绵延不绝。可谓是“      ,       ”。
  汉字记录语言,蕴含文化,一个字就是一部源远流长的文化史,翻开史册,炎黄子孙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预示着每个汉字都是需要我们努力开发的宝藏。我们应结合时代需求,坚守与创新并举,深入挖掘汉字背后的历史思想文化内涵,提炼展示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这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中华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应有之义。
  1. 阅读演讲稿,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涤(     )荡     ɡèn(     ) 古
  2. 以上演讲稿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3. 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加划线的词语。
  (1)无与伦比:
  (2)纽带:
  4.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填到文中横线处,使演讲稿内容连贯。
  ①横竖撇捺,书千年文化
  ②碧血丹心,献中华河山
  ③笔墨纸砚,传万世光华
  ④文苑古风,见华章对韵
  上联:_________      下联:________
  5. 下列从以上语段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 汉字,历经几千年风雨涤荡,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B. 汉字不仅是保存、传承和记载悠久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
  C. 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预示着每个汉字都是需要我们努力开发的宝藏。
  D. 我们应结合时代需求,坚守与创新并举,深入挖掘汉字背后的历史思想文化内涵。
  【答案】1.     ①. dí    ②. 亘   
  2. 无与伦比、相辅相成、源远流长、油然而生、丰富多彩   
  3.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纽带:比喻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   
  4.     ①. ①    ②. ③    5.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了字音字形。
  涤荡:dí dàng,意思是荡洗,清除;犹摇动;急促不顺貌。
  亘古:gèn gǔ,整个古代;终古。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理解。
  无与伦比:没有能够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源远流长:本意是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丰富多彩:形容花样很多,内容丰富。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意的理解。
  无与伦比:没有能够比得上的(多含褒义)。文中指汉字书法的美感没有能和它比得上的东西。
  纽带:指起到联系作用的东西。比喻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和对联相关知识。
  对联的特点: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从上一句“古以来,汉字与中华文明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互相成就。汉字不断,中华文明才会绵延不绝”可知,下一句总结的是汉字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故第①句“横竖撇捺(名词性并列短语),书千年文化(动宾短语)”恰当,所以下联就应为“笔墨纸砚(名词性并列短语),传万世光华(动宾短语)”。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B.“汉字不仅是保存、传承和记载悠久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中“保存、传承和记载”词序不当,应改为“记载、保存和传承”。
  故选B
  6. 联系学过的古诗文,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祖国山河
  山水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①_______《答谢中书书》);我们徜徉诗海;领略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②_______,江入大荒流”壮阔的景象;登黄鹤楼,远眺“晴川历历汉阳树,③______”(崔颢《黄鹤楼》)的江川美景;至塞上,感受“④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的奇美壮观;见南山,体会“山气日夕佳,⑤________  ”(陶渊明《饮酒》)的闲适恬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