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7830字。

  2023-2024学年度2024届高三(上)期末考试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籍史”与“书史”,二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意味上却有很大的区别。在现代大学的文献学和图书情报学领域中,早就有关于书史的教学和研究成果。可以说,在“书籍史”舶来以前,“书史”一名行之已久,至少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了。中国书籍史研究方兴未艾,可以结合传统文献学、中国书史和西方书籍史研究的思路,建构中国的书籍史研究体系。
  书籍史的研究,可以从各种专题史的角度展开。将书籍研究与各种史学、文化学相结合,开展书籍社会史、书籍经济史、书籍史料学、书籍阅读史、书籍艺术史、比较书籍史的研究。所谓比较书籍史既可以是中外书籍史的比较研究,也可以是各种汉籍之间的比较研究。域内汉籍与域外汉籍之间,东亚汉籍的和刻本(也称日本本),朝鲜本和越南本之间的比较研究,也是比较书籍史的内容。
  书籍史的研究,可以从断代史、分类史、区域史等角度展开。断代的书籍史,关注宋代以后者居多,这自然是因为宋元明清书史资料较多之故。除了目录学的分类,书籍还有其他分类,例如从刊刻角度区分,有官刻、坊刻、家刻等类别:从用途角度区分,则有考试用书(制义刻本)、蒙学读物、礼品书、历书、日用类书、畅销书等类剂。以区域划分的藏书史、刻书史,已有不少成果。需要说明的是,上一段所言各种专题史以及此段所言各种“区块史”,固然是整个书籍史研究框架中的“区块”,而更重要的是一种研究视角,可据以展开各种深入具体的研究。实际上,在具体研究中,不同的角度往往是融合为用的,例如,何朝晖《晚明士人与商业出版》,就是断代史与专题史视角的结合。
  书籍史的研究,应该注意从周边看中心。这里所谓“周边”,指的是往常不太为人看重的边缘人物和边缘史料。所谓边缘人物,包括代笔、代刻、代校、代书、赞助等各种人物,也包括书籍生产进程各阶段的各类“隐身人”“捉刀人”,如没有大声宣扬的赞助人、默默无闻的校阅者、少见经传的销售者、秘不作声的合作者等。所谓边缘史料,是指以往不太受到重视的书的各种副文本,以及零星散在各处而有待发掘的序跋、日记、书信、档案等史料。书籍史应该重视各种与书相关的史料,明清时代的各种写本文献尤其重要。
  书籍史的研究,应该重视书与人的个案研究。书的个案研究,多集中在经典、名著、大书,也可以集中于某些有个性的小书。人的个案研究,主要集中在名家的阅读,书籍阅读对名家成长的影响,是“进”与“出”的关系,特别值得关注。宋代以后的书史,能够提供名家在阅读中成长的足够史料。此外,对于书籍的各种形式的消费与利用,也有必要展开个案研究。
  书籍史的研究,应该有超越书籍史的胸襟和视野。研究中国书籍史和古典文献学的学者,对于简帛、石刻等究竟是否属于书籍,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简帛、石刻以及其他各种写本文献等都属于文献,大家是没有异议的。超越书籍史,就是打破书籍与简帛、石刻以及各种写本文献的界限,将其作为文献的一种,不仅立足于书文化史的角度,更立足于史的高度,获得更高远的视野。
  换句话说,书籍史可以作为文献文化史的一部分,从书籍史角度,对传统文献学史中的各种史料作新的梳理,对各种论述作新的阐释,尝试理论提升,那么,中国传统的“治书之学”必将与时俱进,“其命维新”。
  (摘编自程章灿《书籍史研究的回望与前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籍史”与“书史”名称相近,实则相差很远,中国的书籍史研究正在发展,但体系尚未建立完备。
  B. 因为宋元明清书史资料较多,所以研究宋代及以后朝代的书籍史在书籍史研究中占有很大比例。
  C. 书籍史的研究,应该重视与书相关的边缘人物和边缘史料,明清时代的各种写本文献最为重要。
  D. 虽然学者认为简帛、石刻不属于书籍,但在书籍史研究中依然将其涵盖在内,它们也都属于文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阐明观点时使用了“至少”“主要”等说法,这体现了作者用语的严谨性。
  B. 文章第三段例举何朝晖的著作,意在指出书籍史研究中有哪些可以展开的角度。
  C. 文章讨论书籍史研究时条分缕析,采用并列式,从不同角度来论述,结构严整。
  D. 文章既指出书籍史的研究方向,又提出应有的胸襟,对书籍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较书籍史是书籍研究的分支,如国内发现的多达几十种的《红楼梦》刊印版本的相互参证。
  B. 区域刻书史研究视角具体深入,如研究北京刻书业与《红楼梦》关系的《北京坊刻与<红楼梦>》。
  C. 书籍史研究可以从边缘人物指向书籍,如专门研究曹雪芹的“曹学”就可以归属为边缘人物研究。
  D. 个案研究可见“进”与“出”的关系,如《红楼梦》仿作《镜花缘》可体现作者对原著的阅读消费。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所以研究宋代及以后朝代的书籍史在书籍史研究中占有很大比例”有误。原文为“断代的书籍史,关注宋代以后者居多,这自然是因为宋元明清书史资料较多之故”,应该是在断代的书籍史研究中居多,而不是“书籍史研究中占有很大比例”。
  C.“明清时代的各种写本文献最为重要”判断有误。由原文“书籍史应该重视各种与书相关的史料,明清时代的各种写本文献尤其重要”可知,原文说的是“尤其重要”,而不是“最为重要”。
  D.“虽然学者认为简帛、石刻不属于书籍”错误。由原文“研究中国书籍史和古典文献学的学者,对于简帛、石刻等究竟是否属于书籍,有不同的看法”可知,原文说的是“对于简帛、石刻等究竟是否属于书籍,有不同的看法”,而不是“认为简帛、石刻不属于书籍”。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的身体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睡觉?有两大主要因素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个因素,是你大脑深处的24小时生物钟发射出的信号。生物钟会制造出循环的昼夜节律,让你在夜晚和白天的常规时段感到疲倦或清醒。但它也控制着其他的节奏模式,包括你偏好的饮食时间,你的心情和情绪、核心体温、代谢率以及多种激素的释放。很显然,在比赛中打破奥运会纪录的可能性与一天中的时间段有关,这并非巧合。破纪录的可能性会在人类昼夜节律的自然高峰(下午的早些时候)达到最大极限。即使是出生和死亡的时间也证实了昼夜节律的存在,因为维持生命的关键代谢、心血管、体温和激素水平等波动过程,都是由昼夜节律这个生物起搏器所控制的。
  1938年,芝加哥大学的纳塞尼尔•克莱德曼教授与他的研究助理布鲁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