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990字。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革命牵涉的线索非常多,涉及的方面非常广。今天对那段历史的回顾,社会上各种观点非常多。
例如,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胜利来自历史的偶然,是利用对手的失误,利用国际形势提供的一些机缘。持这些说法的人应该看一看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艰苦卓绝的历程。1927年“四一二”政变,共产党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李大钊、罗亦农、赵世炎、陈延年、李启汉、萧楚女、邓培、向警予、熊雄、夏明输、陈乔年、张太雷等多名领导人相继遇害。严酷的白色恐怖中,组织被打散,党员同党组织失去联系;彷径动摇者纷纷脱党,有的公开在报纸上刊登反共启事,并带人捉拿搜捕自己的同志。陈延年因手下的交通员出卖而被捕。赵世炎则被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带领包探上门抓获。叛徒贺治华曾为朱德的夫人,出卖政治局常委罗亦农,仅为并到一笔美金和两张出国护照,抓捕罗亦农时,她还在用德语与租界巡捕侃侃而谈。当时蒋介石不加怀疑地认为:“共产党垮了。”随着海陆丰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广州起义相继被镇压,他更认为共产党作为一支有组织的力量基本被消灭,剩下钻山为“匪”的小股队伍已不足为患了。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以最严峻的考验。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后,这样的考验再次出现。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红十军团团长刘畴西、中华苏维埃教育人民委员瞿秋白、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等人,被捕枪杀。中华苏维埃工农检察人民委员何叔衡、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贺昌等人,在战场上牺牲。
中国革命太难投机了,所以才有如此触目惊心的嬗变和大浪淘沙的淘汰。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给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说中国共产党人胜利依靠机缘的人,怎么解释30万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不足3万,却将长征变成了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实现惊天地、泣鬼神的凤凰涅槃?不靠机缘而是靠不屈不挠的奋斗,才使中国革命获得了最为稳固的基础。其成功不像十月革命来自一夜暴动,而是数十年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结果。1949年时党员人数为300万,有名可查的党员烈士就有370万,绝大多数共产党员没有看到五星红旗升起的这一天。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的资格,是中国社会主义岿然不动的基础。在近代中国,任何一个宣称能够对国家发展、对民族命运负责的政治团体,如果不能集合、产生、拥有这样一批为其宣称的主义抛头颅涵热血而义无反顾的先驱者,不能赢得随之而来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追随者,其宣言哪怕再冠冕堂皇,也是一纸空言。
还有一种说法,主张中国要“告别革命”,甚至辛亥革命也不应该搞。认为最理想的是1898年戊戌变法成功,实现君主立宪,那么中国可以不流一滴血,发展可能比现在还要快,早已繁荣富强了。持这种说法的人至少有三个失误。首先,历史潮流不可抗拒。孙中山说:“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宣称这一潮流根本不该发生的人,不过是在扮演立于岸边长吁短叹的无聊看客。其次,永远不要以为腰包鼓起来就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从物质到精神莫不如此,不但塑成了自身“东亚病夫”般的孱弱,而且骄纵出别人“华人与驹不许入内”的癫狂。以为君主立宪是直达国家富强捷径的人,从其创始者康有为“若不跪拜,留此膝何用”一语中,也能悟出在这一体制下,中华民族是否能够挺直长期弯曲的脊梁。最后,能够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皆兼备物质、精神双重强大的条件。战略家克劳塞维兹把精神力量的来源归结为两大要素:苦难和胜利。在苦难中积聚,用胜利来洗礼。没有品尝过胜利美酒的民族,精神永远是苦涩萎靡的。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太多苦难,太多挫折,太多失败,最缺乏的就是胜利。纵使戊戌变法成功,国家从此“告别革命”,按照君主立宪方式走下来,今天除去低眉顺眼地加入别人的集团,做人家听话的好伙计,又有什么资格奢谈独立自主?用拜金主义、温情主义和虚无主义诠释历史不难,想挥动自己的手臂书写历史却决非那样容易。靠忍耐忍出一个优秀民族,靠归顺混出一个伟大国家,人类历史上从无此例。
(摘编自金一南《苦难辉煌——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索》)(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中国共产党人遭受的白色镇压、起义失败、流血牺牲等史实,突显革命的艰辛和惨烈,驳斥了共产党胜利只是偶然的错误观点。
B.“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的资格,是中国社会主义岿然不动的基础”中的“这”,指无数共产党人用生命践行对党的信仰与忠诚。
C.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只要集合、产生、拥有一批为其宣称的主义抛头颅洒热血的“先驱者”,中国革命就能获得最为稳固的基础。
D.作者认为,如果在中国施行君主立宪制,那么我们今天在面对他国时可能不得不采取归顺、忍耐的态度,更别说独立自主了。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被蒋介石多次断言“垮了”“瓦解”的情势下,共产党一次次从困境中突围,从绝境中奋起,充分展现了坚韧顽强的战斗力。
B.如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不曾经历过巨大的挫折、围剿,以及大浪淘沙般的淘汰,那么它的成功就有可能存在投机的嫌疑。
C.一个民族即便在物质上拥有坚实的基础,在精神上挺直了长期弯曲的脊梁,但也不意味着它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一个民族或国家选择恭顺地加入别人的集团,做听话的好伙计,是因为没有品尝过胜利的美酒,赢得过革命的成功。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A.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长征胜利万岁》)
C.在战争中间,如果你拿着枪同我们打,那我们绝不客气;但是,一旦解除了你的武装,我们就坚决执行“宽待俘虏”的政策。(《大战中的插曲》)
D.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为了忘却的记念》)
(4)当前某些发达国家利用科技优势打压中国,请结合文本,谈谈我们应当持有怎样的革命认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5)本文既抒发了深沉的情感,又表现出理性的思考。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将感情抒发与理性表达结合在一起的。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
(二)现代文閱读Ⅱ(本題共4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老人与海(节选)
[美]海明威
他回身望了望,陆地已经不在视线之内。这没什么关系,他想。我总能借着哈瓦那的灯光回家。还有两个钟头太阳才会西沉,没准儿在这之前鱼就会上来。要是这会儿不上来,也许会在月亮升起的时候。我没有抽筋,感觉还有力气。是它的嘴被钩住了。不过,拖拽的劲头儿这么足,这该是条多大的鱼啊。它的嘴准是死死钩在钢丝钓钩上了。我真想看看它的样子。我真想看它一眼,好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对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