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860字。
长沙立信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核心素养练习
初三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甲,12月13日上午,光明小学21 中队队员们抵达烈士公园,开展了“湎怀先烈,珍爱和平”国家公祭日教育活动。
鲁迅先生有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多少英烈为了革命事业前仆后继,才换来今天的幸福时光。在活动现场,①所有中队队员郑重其事,瞻仰纪念碑,悼念同胞,追思先人,祈愿和平。随后,②大家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聆听了多位不同时期革命英烈的光荣事迹和一张张英勇奋战的照片。每一个人都如坐针毡,深感震撼,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扬的重要性。
1.下面是某同学对这段文字做的字音字形及词语运用梳理记录,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注意因音近造成的误写,如文段中加点词“湎怀”应写成“缅怀”。
B.注意纠正习惯性发音造成的误读,如“脊梁(jǐliáng)”不要读成“脊梁(jí liáng)”
C.注意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如“前仆后继”中的“仆”字应当读 “pū”
D.注意词语的正确运用,如文段中成语“如坐针毡”使用无误。
2.下面是某同学对这段话的理解,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在语言表述中,要注意表达的连贯,可以将“为悼念革命先烈和死难者同胞们,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填写在文段的甲处。
B.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语段中划线句子①中“瞻仰纪念碑,悼念同胞,追思先人,祈愿和平。”的“,”应改成“、”。
C.在语言表述中,要注意语病,划线句子②动宾搭配恰当,表述无误。
D.在语言表述中,要注意语言表达得体,小莉在为队员们做完讲解后,说道:“谢谢大家提出拙见,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3.古诗文默写(4分)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 , ”两句正面揭示了自己与征人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又不愿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2)辛弃疾的词中既有金戈铁马的纵横驰骋,又有坎坷多舛的慷慨悲凉,他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 , 两句表达出自己杀敌建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综合性学习(共6分)
为铭记即将过去的初中生活,你所在的初三年级(20)班开展了“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4.在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全班同学分工合作,制作班级纪念册,封面制作组的梦梦和越越设计了两组不同的封面,现请大家为自己喜欢的封面投票。那么,你喜欢哪一幅封面呢?请结合封面内容简要阐明理由。(4分)
图一:《追梦》 图二:《超越》
5.扉页设计组的明明向作为班长的你征集与“毕业纪念”主题有关的寄语,作为扉页上的文字,请你写一段寄语。(50字左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共56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6-7题。
边塞行
[唐]杨凭①
九原②临得水,双足是重城③。
独许为儒老④,相怜从骑行。
细丛榆塞迥,高点雁山⑤晴。
圣主嗤炎汉⑥,无心自勒兵⑦。
【注释】①杨凭:于唐代宗大历年间状元及第,负有盛名,曾任兵部郎中。②九原:地名,秦朝时设立的一个郡县,属北部边塞区域。③重城:指将士们守卫域池,这里难以攻克。④儒老:原指有学问的老者,此句是说士兵们在这里被允许读书求学。⑤雁山:雁门山。⑥炎汉:指汉朝。⑦勒兵:治理军队。
6.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中“双足”运用借代的手法,指代士兵,此句暗含诗人对士兵守卫边疆的赞美之情。
B.颔联中的“儒老”一句表明将士们戍边时被允许追求知识,体现了朝廷治军的开明。
C.颈联写景,由远到近,视听结合,写出了边塞自然景观的优美开阔。
D.“嗤”带有嘲讽之意,写圣主嘲笑汉朝时混乱的政治局势,表现了诗人对当代君主理政的肯定。
7.请依据诗歌内容,分析诗中所刻画的士兵形象,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