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600字。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语  文——
  题号 一 二 三 得  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2分)
  古诗文中的情感意蕴深刻,绵延悠长。
  1.这里有诗人的思乡之情,如王湾行舟水上,面对春夜抒发了“乡书何处达,                            ” 的乡愁。
  2.如李商隐超越时空,以想象未来相聚写今日相思的                          ,                       。(《夜雨寄北》)
  3.亦有诗人借月抒怀吟咏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4.还有智者对学法的总结,《论语》中                 ,                 。阐释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5.阅读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小力喜欢朗诵,他写了一篇关于“勤劳美德”的演讲稿准备参加朗诵比赛,但存在多处疑惑,请你帮他一起完成下列各题。
  那么,勤劳美德如何体现呢?一是对待事情尽心尽力,心无旁骛。在劳动内容选择上不拈轻怕重,在劳动效率产出上不滥竽充数。二是要孜孜不倦。         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体力劳作,       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脑力创作,劳动的辛苦都(          )。但是,对于勤劳的人而言,其对劳动的热爱执着以及对于劳动价值的深刻体会,使得他们能够克服并超越这些身心苦累。从古至今,那些广受赞誉的人,都是“习其苦”“安其苦”的,并且常常以苦为乐。
  (1)文中“事情”和“对待”的词性分别是              、             。
  (2)语段中横线上应填入一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不但……而且    D无论……还
  (3)选文中(       )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根深蒂固       B.不言而喻         C.不由分说         D.与日俱增
  (4)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划分,语段中“拈轻怕重”属于               。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论语>十二章》一文,完成6--10题。(10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手?”《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簞食,一孤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间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6.孔子是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学派创始人。(1分)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B.传不习乎(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C.学而不思则罔(疑惑)
  D.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