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990字。

  重庆育才中学教育集团初2024届初三(上)第二次自主作业     
  语文试卷(教师版)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汉字很奇妙也很有趣,充满生活气息,亦不乏哲学意味,可见先人造字之煞费苦心,别具匠心。譬如,“静”中藏了个“争”字。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争名争利,每天争得疲惫不堪,争得头破血流,受困于眼花缭乱的名利场,教他如何能静下来?但还有另外内容的争,争(hán)养,争境界,争格局。这些争则大都是在静态中进行的。可以通过静静地学习、积(diàn),默默地内省、觉悟,悄悄地磨炼、升华,来达到争的目的。
  三国大将吕蒙麾下能人众多,他自己却被嘲有勇无谋,于是就目不窥园,手不释卷,后来学问大增,令人刮目相看。民国时,沈尹默的字曾被陈独秀嘲笑“其俗在骨”,他也没有自惭形秽,而是回去静心反思,苦练多年,终成一代书法巨擘,让人不可轻(qù)。
  ①静是相对的,争是绝对的。争的最高境界是不争之争,其实也就是静中之争。
  ②静中争的高人皆是如此,平时不显山露水,不喧嚣浮躁,表面平静,但专注于目标,心中可能有万丈波澜,气势如虹;
  ③人生在世,只静不争是懦夫,只争不静是莽汉,皆不可取。唯有争中有静、静中有争,二者相得益彰,人生才能气象万千,精彩纷呈。
  ④相反,一个骄狂闹腾的人,看似气势汹汹,咄咄逼人,实则腹中空空,胸无点墨。
  ⑤如何做到静中之争呢,那就要一意孤行,全力以赴,排除各种杂念,心无旁骛,聚精会神,这时,心静专一,不受干扰,才可能一击而中,一争而胜。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麾(huī)下    B.莽汉(mǎnɡ)    C.自惭形秽(huì)    D.心无旁骛(wū)
  【参考答案】D   心无旁骛(wù)
  2.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汉字。(3分)
  hán  养          积diàn            轻qù     
  【参考答案】涵养  积淀  轻觑         
  3.文段中的画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A.疲惫不堪       B.眼花缭乱         C.相得益彰         D.一意孤行
  【参考答案】D 解析: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4.选文中五个句子,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A  )(3分)
  A.①⑤②④③    B.②④①⑤③    C.②④③①⑤     D.①⑤③②④
  【参考答案】A 解析:第①句和第⑤句是承接关系,前一句说“静中之争”,后一句紧接着谈“如何做”,所以第⑤句在第①句的后面;第④句开头的“相反”表明了第④句和第②句是正反面论述的关系,所以第④句在第②句后面;第②句开头“皆是如此”说的就是第⑤句的做法,所以②④句在①⑤句后面;第③句为总结升华句放在最后。
  5.请参照示例,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进行仿写。(3分)
  示例:天空收容每一朵云彩,不论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
  备选词:大海  高山  宇宙  春天
  仿写:                                                                    
  【参考答案】大海收容每一粒水滴,不论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春天爱惜每一丝绿意,不论深浅,所以春天绿意无限。
  (句式不限,使用拟人1分,用词准确优美,表现胸怀或哲理2分)
  6.名著阅读。(6分)
  (1)下面是某同学读《艾青诗选》的笔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艾青诗歌中,“土地”这一意象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表达了诗人刻骨铭心、真挚炽热的爱国之情。
  B.《黎明》描绘了自己和伙伴在黎明采豆荚的场景,画面充满生活气息,情感朴实真挚,语言雕琢华丽。
  C.《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抒发了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的情感。
  D.《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表达了对中国广大劳苦大众的由衷敬意。
  【参考答案】B 语言毫无雕琢。
  (2)艾青曾说“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他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光的追求。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之一就是最强的光“太阳”。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节选),填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