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10字。
《短歌行》教学设计
一、知识拓展
(一)乐府
“乐府”,广义上讲,可以入乐的诗都称为乐府诗,有多种含义:
1、指宫廷主管音乐的部门,这种官方机构在秦、汉时已经设立。其主要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民歌以及创作歌辞等。习惯上把采自民间的歌辞称为“乐府民歌”。
2、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曹操创作的《短歌行》属于此类。
3、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仿照乐府诗的某些特点而写作的诗,通常被称为“新乐府”。如杜甫《兵车行》。
4、宋元以后,“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因为它们最初也是配乐演唱的。
乐府与古诗的区别在于:①乐府可歌,古诗不尽可歌;②乐府诗多长短句,古诗除四言外,多为五、七言;③乐府内容多为记功述事,古诗主言情;④乐府诗贵遒劲,古诗当温雅。
(二)建安文学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建安: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建安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是诗歌方面。建安时期,五言诗繁盛,这时期的诗坛可谓群星璀璨,代表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gàn)、阮瑀(yǔ)、应(yīng)玚(yáng)、刘桢(zhēn)】和女诗人蔡琰(yǎn)。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掀起文人诗歌创作的高潮。他们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创作的诗歌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且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传统。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地位。
(三)四言诗
“四言诗”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体,是中国汉代以前流行的诗歌形式。《诗经》是这种诗体的代表。四言诗四字一顿,节奏鲜明,简单明快。但是,由于节奏过于短促,缺少内部变化,使得诗歌显得有些呆板,不适于表现复杂的生活和情感。
四言诗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以后,四言诗逐渐衰落,但仍有不少诗人写作四言诗,如曹操父子、嵇康、陆机、陶渊明等。同时,也出现过不少佳作,如曹操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们至今仍吟诵不绝。
二、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死后被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借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