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00字。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邓稼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出自华裔科学家杨振宁之手。这篇文章通过讲述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展示了他为中国核武器研制做出的重大贡献和无私奉献精神。教材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文章结构:《邓稼先》以小标题连缀的结构,变化的句式,描绘了邓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名利、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给人极大的震撼与启示。语言特点:本文的语言平实、简洁,富有感染力。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邓稼先的伟大形象。内容要点: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他为中国核武器研制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文章也表达了对邓稼先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
  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提出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在《邓稼先》这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梳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2.感受邓稼先的人物品格;
  3.学习邓稼先的脊梁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2.本文通过对比刻画人物的写法,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包括出生地、成长经历、求学经历、科研经历等。同时,重点介绍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研制中的关键作用和重要贡献。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邓稼先的科学成就和人生价值。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小测验、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邓稼先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的理解程度。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