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710字。
机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 A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24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并把 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
2.请按照要求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 视为无效。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温馨提示:请你在答题时做到书写规范、端正,保持卷面整洁。
看见 ?? 非遗美韵
一、基础(24分)
今年英歌舞持续火出圈,为更好地了解与传承这一岭南非遗文化,学校开展“岭南非遗文化??走近英歌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亲爱的同学,请你积极参加。
任务一 再现精彩时刻
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广东篇》国家非遗普宁英歌传承人陈来发的舞队正在潮州牌坊街进行展演。小“时迁”手执长蛇,动作遒( )劲,作指挥而活跃于队伍前头,正如诗中形容“股软身躯健,眉浓眼目鲜”。其余舞者们旋转似流苏,搏击如猛兽,只见两根英歌槌在他们的手里舞得wǎn()如穿针绣花般灵巧,深深震撼( )了在场观众。锣鼓队中作“宋江”装扮的司大鼓,密时如雨的鼓声惊天动地、气震山河,透露着鼓乐者满满的张力。他们的脸上涂了色彩不一的油彩,或点额抚臂,或张目嗔视,行步舞姿无不【甲】(①惟妙惟肖②俯仰生姿),现场响彻云霄的掌声就是对表演者的由zhōng( )赞赏。作为“出圈”代表,英歌舞无论形式还是精神,都充分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①荟萃②精粹)。看似粗犷豪迈的肢体变化之中,寄托着潮汕人细腻赤忱的家国情怀。
1.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根据汉字标注相应拼音。
遒 ( )劲 wǎn( )如 震撼 ( ) 由zhōng ( )
2.请你联系语境,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词语,把序号分别填入【甲】【乙】两处。
【甲】 【乙】
3.下面对句子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非遗普宁英歌传承人陈来发带领的舞队正在潮州牌坊街进行展演。(这个句子主干是“陈来发进行展演”)
B.股软身躯健,眉浓眼目鲜。(这句诗体现了诗歌上下句运用对仗、声律谐和的格律要求)
C.密时如雨的鼓声惊天动地、气震山河,透露着鼓乐者满满的张力。(此划线句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看似粗犷豪迈的肢体变化之中,寄托着潮汕人细腻赤忱的家国情怀。(这句话有语病,正确的修改应将“之中”去掉)
4.10月9日,第三届《广东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座谈会》上专家也围绕英歌舞这一传统歌舞技艺进行了主题发言,你觉得正确的语句排序是( )
①这种推断, 一方面来自方志的相关记载,如清顺治潮州知府吴颖在其《潮州风俗考》记载,另一方面是各英歌队师承追溯。
②据《中国民族舞蹈集成》记载:“英歌的出现,可追溯至明代中期,那时民间歌舞已很活跃,用来祀神、娱神,人民亦用以自娱。”
③也就是说在历史当中,明清两代的英歌在潮汕地区流传比较广。
④英歌舞始于何时?目前未有准确考证,但学界普遍认为在明代。
⑤英歌队司鼓手林茨曾说:“少年时,常见县城迎神赛会有唱英歌,听我祖父说这起于明朝。”
A.②③④①⑤ B.④③②⑤① C.②④⑤①③ D.④②①⑤③
任务二 聚焦专题报道
5.潮州文化探源:“网红”英歌舞的出围猜想
今年来,先是潮汕青年街头跳英歌舞视频点击量将近2亿,后有英歌舞持续火出圈……这一有着浓郁地方色彩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究竟特点如何?让我们开启一场“文化寻根之旅”,一起解读英歌文化之“然”及“其所以然”。
社科联记者: ?
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副教授柳剑文:首先,英歌舞刚健威武的舞蹈风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次,扮演的角色都是匡扶正义的水浒英雄,很有正能量。第三,其实它能再次火出圈还是因为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疫情、珍惜生活的内心需求。
社科联记者: ?
阅读上文报道,根据柳剑文的回答和新闻主题导语,请你设想2个记者提问问题。
任务三 相约领略风采
6.根据语境,补充小州对小剡转述的话。
小嵊想邀请小剡一起去现场领略越剧风采,但无法联系上小剡,恰巧碰到了小剡的邻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