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490字。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时量:120分钟 满分:120分)
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5分)
阅读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曾经伤hén①( )累累的祖国让我们心痛,但经过无数人的奋斗终于迎来绯红的黎明,让我们看到了喷薄的日出;陈毅的《梅岭三章》通过“泉台”“烽烟”等意象,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让我们体会到革命者置生死于度外,定要“取义成rén②( )”的壮烈情怀;高尔基的《海燕》整首诗以宏伟壮丽的大自然为背景,极力渲染恶浪腾空、雷电交加、狂风怒吼、波澜壮阔的紧张气氛③( ),刻画出一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整体上营造出浓郁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3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作家或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清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
B.鲁迅的小说《孔乙己》《社戏》,散文《藤野先生》《故乡》,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现代文作品中的名篇。
C.契诃夫是俄国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巨匠。他文笔犀利,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D.《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4.古诗文默写。(5分)
(1)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共4分)
班级开展“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5~6题。
5.班上准备出一期“岁月如歌”主题黑板报,下面没有表达“光阴似箭,岁月无情”的主题,不应入选“岁月如歌”栏目的一项是( )。(2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B.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C.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6.班级决定于2024年6月8日19点在本班教室组织一场以“岁月如歌,师恩难忘”为主题的文艺晚会。请你代表全班同学邀请各科任课教师参加这次文艺晚会。(2分)
邀请函
尊敬的老师:
您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澧县中学2024届1班全体同学
2024年6月6日
二、阅读与鉴赏(53分)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8题。(6分)
【材料一】
①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日暮苍山远”勾勒傍晚时分山川的景象,它不仅美,而且很真实。为什么日暮的时候苍山会显得远一些呢?
②这实际上与黄昏时分太阳与苍山本身及之间的影像变化有关,其中涉及到一些物理学和心理学知识。
③早晨或黄昏时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白色(或浅色)的形体在黑色或暗色背景的衬托下,具有较强的反射光亮,呈扩张性的渗出,这种现象叫光渗作用。早晨或黄昏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相对周围的事物显得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就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或黄昏时比中午时大些。
④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学者达??芬奇在他的著作中曾对光渗现象做过描述:“隔着太阳窥看树枝,常觉得它变细了甚至于辨别不出。按理,城堡上的炮眼和垛子是一样宽的,然而我看起来前者特别宽一些。
⑤其实,当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同时通过晶状体时,聚集点并不完全在视网膜的一个平面上,因此在视网膜上的影像的清晰度就有一定差别。波长较长的暖色光(如红光)焦距长,焦点不在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影像模糊不清,具有一种扩散性;相反,波长较短的冷色光(如蓝光)就比较清晰,具有某种收缩性。所以,同样大小的物体,红色物体就显得比蓝色物体大一些。
⑥色彩的膨胀、收缩不仅与波长有关,而且还与明亮程度有关。光亮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影像的轮廓外似乎有一圈光圈围绕着,使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影像轮廓扩大了,看起来就觉得比实物大一些。
⑦另外,点光源发出光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会越来越弱。黄昏时太阳离地平线越来越近,与观察者越来越远,它的明亮程度也越来越小,周围的景物(苍山)也越来越暗,人们感到它越来越远了。同时,日落时,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些,太阳变大了,太阳旁边的景物在观察者的眼中就相对变小了。
⑧经过上面的解释,对“日暮苍山远”所勾勒的黄昏苍山图,我们是否有更通透的理解?
(摘编自王恒《光渗作用成就千古绝句》)
【材料二】
根据瑞利散射原理,光波的波长与其散射光的强度成反比,长波的散射光强度小,不易散射,短波的散射光强度大,容易散射。正午太阳直射,阳光穿过大气层厚度最小,其在大气层被散射掉的短波成分较少。早晨或黄昏的阳光斜射,穿过大气层的厚度比正午时厚得多,其被大气散射掉的短波成分较多。因此,观察者在早晨或黄昏接收到的阳光主要是长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