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7题,约18470字。

  2024北京门头沟初三(上)期末
  语    文
  2024.1
  考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8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班级和考场。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为了解北京的河湖水系,学校九年级组织了“寻找北京城的水脉印记”研学活动,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已完成学习笔记的集录。
  前言
  如果说水是生命之源,江河就是承载生命流动的血脉。人类文明源于江河、兴于江河,也就成了亘古不变的铁律。江河奔腾,不舍昼夜。tāotāo江河水奔yǒnɡ不息,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孕育了璀璨文明,镌刻出jǐnxiù山河。
  1.请用楷书字体将本次研学活动的主题抄写在横线处
  2.文段中,画波浪线词语的字音、字形不能确定,请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A.“承载”一词是“承受生命力量”的意思,应读“chénɡzǎi”。
  B.“tāotāo”一词是“江河滚滚的样子”的意思,应写作“滔滔”。
  C.“奔yǒnɡ”的“yǒnɡ”是“争先恐后”的意思,该词应写作“奔踊”。
  D.“jǐnxiù”一词是“秀丽美好”的意思,应写作“锦秀”。
  第一部分  北京发展过程中的水源问题
  北京城早期城市功能有限,对地表水源的需求不多。10世纪初叶以后,北京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政治中心,城市功能渐趋复杂化,对于地表水的需求也就 【甲】 。
  北京建都之后,曾历金、元、明、清四朝,城址虽有迁移,但对增加水源或寻找新水源却有着共同的要求。金时曾开凿运河,但始终未能解决水源问题。至元,通惠河建成,仍有水源不足的困难。明时屡次疏浚通惠河,但终因水源缺乏不能成功。到了乾隆年间,于西北郊山麓一带进行的一系列整理水源的工作,使得昆明湖起到了北京城水库的作用。近百年来直到解放前,北京城的水源遭到不断破坏。新中国成立以来,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的兴建,继承了历史上为北京 【乙】 新水源的任务,取得了新成就。我们现在看到的官厅水库,是一片平远浩瀚的水面,呈现出重山环抱中前所未有的宁静气象。
  由此可知,
  3.根据文段内容,为文中【甲】【乙】两处选择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突飞猛进 开辟 B.与日俱增 开辟 C.突飞猛进 开创 D.与日俱增 开创
  4.在第一部分文末的横线上,填写一句话,作为该部分的总结。
  要求:(1)运用恰当的关联词语;(2)语言简洁。
  第二部分  探寻北京“母亲河”
  说到“北京的母亲河”,人们便会想到有“北京第一大河”之称的永定河。千百年来,她孕育、催生、抚养了北京城,是北京的生命之源,文化之根。 其实,除了永定河,在北京,有几条河流都被称为“母亲河”。她们多是各行政区内历史最为悠久、流域面积最大、历史与文化积淀极为丰富的河流。
  永定河北京段共有170公里,其中门头沟段就占到了102公里。如果仅仅就流域面积而言,永定河在门头沟区的流域面积中是最大的,达到了1368平方公里。由此,永定河作为北京的“母亲河”,将170公里的身姿留给了北京这座城市,而在这其中,它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