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70字。
2023年秋学期期末学情调查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和运用(38分)
【诗文里永远的“大丈夫”】
在漫长的历史里追sù,总有些身影让我们为之着迷【甲】为之心碎……他“采菊东篱下,①”(《饮酒(其五)》),淡然而居,只为活出自己;他的笔下,永远都有众生,连天的烽火让他“②,浑欲不胜簪”(《春望》);一生失意只活到27岁的他,却惊艳了千年,“③,④”(《雁门太守行》),号角声里悲壮激烈的战斗场景被他绘成一幅bān驳浓艳的画。
孟子说:“⑤,⑥,⑦。此之谓大丈夫。”而他们,哪一个不是顶天立地的大丈
夫?信念让他们发光,现实却将他们摁在泥泞里。多想跨越时空,去拥抱他们,可惜“⑧此地空余黄鹤楼”,唯有在浩hàn的诗文里,与这些不朽的灵魂对话,【乙】zhōng肠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2.文段中【甲】【乙】两处的标点和词语填写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逗号倾听B.顿号倾听
C.逗号倾诉D.顿号 倾诉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语段中加点的“他”,依次是陶渊明、杜甫、李贺。
B.“号角声里悲壮激烈的战斗场景被他绘成一幅bān 驳浓艳的画。”这句话的主语中心语是
“场景”。
C.“哪一个不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有疑问语气,表意不够确定,改成陈述句更好。
D.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歌行, 一种诗歌体裁。
4.默写(13分)
(1)根据语境,将语段中①-⑧补充完整。(8分)
(2)请默写杜牧的《赤壁》。要求:书写工整,内容正确,每个田字格写一个字。(5分)
赤壁唐??杜牧
,
。
,
。
【现实里当红的“科目三”】
中新网沈阳1月1日电扭胯、摇花手、潇洒小连步……2023年12月31日,在沈阳太原街民众跨年夜齐跳“科目三”,挑战线上线下最多人一起跳舞蹈“科目三”吉尼斯世界纪录,并成功获得由吉尼斯现场认证官颁发的证书。
前不久,“科目三”爆火,这股热度至今还在发酵。在国内的短视频平台,截至12月31日“科目三”短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460亿,成为“全民舞蹈”.
为什么喜欢跳“科目三”?现场很多参与挑战的民众表示,“开始是觉得好玩,后来发现跳起来还很解压”“跨年夜摇一摇,明年烦恼都没了”“轻松、幽默的元素,带来了生活的松弛感”“这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有专家指出,“科目三”体现了普通人的兴趣爱好与精神状态,一是简单易学、接地气,不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普通人也能熟练掌掘。二是互动参与性强,引发全球年轻人的情感共呜,推动他们以接力方式“上分”和挑战彼此,进而形成了一个文化符号不断生长、壮大的网络文化生态样本。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短视频平台有庞大的用户群和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加持,短视频已然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大舞台”和前沿阵地。同时,“科目三”来自民间,却能以原生态舞姿、中国风音乐,在“Z 世代”被独特的年轻态和快乐内核激活,证明了中华 文明具有创新性和包容性. (中国新闻网,有删减)
科目三,网络流行词,原指机动车驾驶考试的一部分。据说最初是由广西当地人自创的一种夸张、魔性的舞步,用来庆祝新人喜结连理。
Z世代,网络流行词,指新时代人群,通常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数字信息技术、智能手机产品等影响比较大。
——【百度百科】
5.(1)请给以上新闻事件拟个标题。(25个字以内)(2分)
(2)以下说法与新闻内容不相符的一项(2分)
A.人们喜欢跳“科目三”,完全是因为“觉得好玩”,而且简单易学。
B.“科目三”的爆火,离不开国内短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