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710字。

  湖北省鄂西南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8页,四大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与试题卷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这一代上了年纪的人,在人格成熟期大多会受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哺育与熏陶,至于受到哪部文学名著的影响更多,因人而异。我曾经在文章中说过,我八九岁时读《聊斋》,具体说是聊斋连环画《王六郎》,竟影响了我的一生。从那时起,《王六郎》的故事已经融化在我的血脉里,“善良”、“厚道”、“真诚”、“友爱”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也已经在我心中暗暗萌生,成为我内心深处始终固守的人生基石。
  我读《聊斋》,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真诚善良应是人的本性。我重读《聊斋》,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定的生态观念。所以,在我的视野里,《聊斋》的字里行间充盈着鲜活生动的生态内涵。《聊斋》就是一部传统乡土社会的百科全书,而传统乡土社会,即农业社会,或曰“前现代”,在我看来是一个人与自然相对和谐的时代。
  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文学研究总是要对时代精神做出回应。以往,国内学者大多以社会学、政治学的目光,将注意力集中在蒲松龄的人民性、斗争性、反封建、批科举方面。而莫言等一些知名作家凭着自己内心敏锐的直觉感悟到了《聊斋》的生态学意蕴。
  我在《天地之中说聊斋》一书中,将蒲松龄的生态精神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人类与天地万物是一个有机整体;万物有灵,禽兽可以拥有仁心,人类有时也会丧失天良;善待万物,并不单以人类的价值尺度衡量万物存在;钟情荒野、扎根乡土、守护人类质朴、本真、善良、厚道的天性;尊重女性,视女性与自然为一体,赞美女性的独立、自由。
  与中国古代文学所谓“四大名著”相比,《聊斋》中的生态内涵显得特别丰富。这与在蒲松龄身上集中体现出来的“生态人格”相关。蒲松龄与他同时代的作家孔尚任、洪昇、曹雪芹、纪晓岚都不相同,他命中不属于庙堂、台阁,19岁上得中秀才后,一蹶不振。为养家糊口做了一辈子“乡先生”,即“乡村民办小学教师”。但他又不是一般的乡先生,同时还是一位诗人、一位文学先生,除了教书课徒,他情系万物、用心世情、热衷乡治、关注民生!
  《聊斋》也并不是专为揭露、批判官场而作,作者更多的用心是面向底层,向人民大众普及文化、彰显伦理、提升情怀、完善人性。除了创作《聊斋》,蒲松龄还为乡民编纂了《农桑经》《药祟书》《家政编》《婚嫁全书》《日用俗字》等乡村生产、日常实用的普及读物,从种桑养蚕、纺花织布到偏方治病、强身健体,到炼铜冶铁、脱坯烧窑,无所不包,为乡土做了大量改良生产、改善民生、开发民智、净化民风的事情。
  《聊斋》全书近500篇,我在《天地之中说聊斋》这部书中仅仅选了十多篇,是按照我所接受的生态哲学的原则挑选的:其中“天地与我并生
  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聊斋》中体现出的生态观念,与其故事发生在人与自然相对和谐的传统乡土社会有关。
  B.以往学者对《聊斋》的文学研究都是从人民性、斗争性、反封建、批科举等方面进行的。
  C.鲁枢元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为标准,从《聊斋》中选取了十多篇来入书。
  D.如今人们本应从中国古代文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际操作时却是反其道而行之。
  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枢元幼时阅读《聊斋》的经历及受到的影响,为他后来写作《天地之中说聊斋》奠定了基础。
  B.鲁枢元本身就具有坚定的生态观念,所以才能继承莫言等著名作家对《聊斋》的研究成果。
  C.《聊斋》的生态内涵比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更丰富,这与作者蒲松龄本身的经历有关。
  D.蒲松龄《聊斋》中的篇目对“善”大加赞扬,在他笔下“善良”并非人类所独有的伦理美德。
  3.(3分)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首段开门见山,鲁枢元以幼年读《聊斋》的经历引出了自己的观点。
  B.材料从《聊斋》的作者和《聊斋》的内容两方面具体对观点进行了论证。
  C.材料列举了当下不“厚道”的现象以及带来的后果,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D.材料尾段与首段呼应,表明当代人应吸取《聊斋》的精华,做一个厚道人。
  4.(4分)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土”的关键字是“土”,即“泥土”。而“泥土性”正是蒲松龄的生态人格体现,是他文学生命的基因,请简要分析这样说的原因。
  5.(6分)《聊斋》的字里行间充盈着鲜活生动的生态内涵,请阅读下面对《聊斋》中《婴宁》篇的主人公婴宁的介绍,分析这一人物是如何体现《聊斋》的生态内涵的。
  婴宁为狐狸和人所生,被托付给鬼母抚养。她长于山野之间,娇憨活泼,天真爱笑,无所顾忌。上元节外出踏青,与王子服相遇,后与其成婚。由于恶作剧害死觊觎她美色的西邻之子,引起了官司而受到婆母训斥,婴宁就发誓不再笑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三边
  贾平凹
  往陕北远行,三千里路,云升云降,月圆月缺,旅途是辛苦的,过了金锁关,山便显得愈小,羊便见得更多,风头一日比似一日强硬,一日比似一日的思亲情绪全然涌上心头了。当黄昏里,一个人独独地走在沟壑梁上,东来西往的风扯锯般地吹,当月在中天,只身卧在小店的床上,听柴扉外蛐蛐忽鸣忽噤,便要翻那本塞外古诗,以为知音,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