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040字。
广东省韶关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和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学界鲜有论及,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窥探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具体表征和深层意蕴。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古典文学赋予文学景观生命与内涵。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或叠加效应,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比如成都杜甫草堂,眉山的三苏祠等,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比如黄鹤楼在唐代诗人崔颢登楼题《黄鹤楼》诗之后,再经李白、岳飞、毛泽东等人的歌咏,其内涵不断丰富,影响越来越大。还有一些文学景观是名人名篇的综合效应,或其他两至三种效应的综合体现,情况较为复杂。比如宣城的敬亭山本来声名不显,后因谢朓的《游敬亭山诗》以及李白在《独坐敬亭山》诗中提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著称,可以视为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的综合体。由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催生了文学景观的形成,使文学景观的内涵不断丰富。
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文学创作与文学景观之间关系密切。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更多的文学作品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这些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并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然后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文学景观呈现一定的美感特征,蕴含着前人的情感体验而由史学景观唤起的记忆又往往再借助文学来表达。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游览岘山,拜谒羊公碑,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其感慨万千,遂写下这一首著名的诗歌。很多古代诗人在登临岘山这一文学景观的时候,也留下相关诗篇。由此可见,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血脉相连,文学景观是文学家的创作素材,文学作品也依托文学景观而不断丰富。
既然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共生共长,故当下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就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学景观的丰富内涵可以激发作家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景观往往包括多层文化隐喻,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分布各地的文学景观,可以激发游人、作家对自然风光、人文胜迹、文学经典的热爱,从而不断创造新的作品以传承文脉,同时也激发民族情怀与家国情怀,尤其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此外,文学景观的保护和研究,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旅游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为当代弘扬和发展地方文化、深挖和延续地方文脉提供积极的指导与借鉴。文学景观不仅仅是空间层面的,更是时间层面的、可对话的、可传承的存在,故而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充分重视文学景观,重点提升旅游文化,对推动我国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摘编自李惠玲《古典文学与文学景观的双向互动》)
材料二:
景观具有多个层级,因而具有多重价值。有地理的价值,历史的价值,以及哲学的、宗教的、民俗的、建筑的、雕塑的、绘画的、书法的价值,有的甚至还有音乐的价值,如江西湖口县的石钟山。但是这些价值都不及文学的价值。如果没有文学的价值,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血脉相连,存在由表及里的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关系。
B. 文学景观的生成需要一定外在条件,但都离不开名人因素或者名篇因素。
C. 相关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凝固为集体记忆,人们借文学景观找到归属感。
D. 文学景观不仅具有审美的价值,也有其它价值,可以推动旅游事业发展。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综合效应生成的文学景观包含更复杂的文化隐喻,内涵更丰富,更有鉴赏价值。
B. 兼具空间性与时间性的文学景观,成为该地的文化符号后,才有旅游开发价值。
C. 文学作品中描写的景观,如果是作者生活、写作的地方,也可称实体文学景观。
D. 一个景观可以没有地理的、哲学的或者音乐的价值,但是不能没有文学的价值。
3. 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观点的一项是( )
A. 苏州寒山寺,建于南朝时期,自唐代诗人张继题《枫桥夜泊》诗后,该寺名声大振。
B. 惠州西湖本名丰湖,后因苏轼贬惠州时所写的《赠昙秀》而改名西湖,便蜚声天下。
C. 潇湘八景在明代成为著名的文学景观,此后无数文人墨客都痴迷于潇湘八景诗的创作。
D. 韶关风采楼是为纪念北宋名臣余靖而建,楼名取自赞美余靖的诗句“更加风采动朝端”。
4.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概念间关系的图示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5. 为什么当下各地非常重视对文学景观的保护与研究?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存在由表及里的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关系”曲解文意,由原文材料一第一段“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具体表征和深层意蕴”可看出,依存和推动并不是由表及里的。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 观点态度的能力。
A.“更有鉴赏价值”于文无据。原文材料一第二段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他回来了
柯岗
这是一九四七年九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山里实在黑,走在白马后边的人,往往当自己的胸脯碰上了马屁股的时候,才知自己并没有掉队。
二十一团在这一夜的行军序列中,是全军的后卫。队伍不断地跑跑停停,这是因为天黑,路滑,常常有人不自觉地拉长了距离的缘故。虽然前面不断地传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