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990字。

  2023年秋季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
  语文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21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题。
  【传统戏曲】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它起源于原始歌舞,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有人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你看舞台上的一出出戏,演员们演的或许就是他们自己的悲欢离合;或者说,人生的故事就出现在舞台之上。正所谓:旦生净末且端xiáng,如戏人生路正长。
  【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直至唐朝还备受推崇。唐代书法家名家辈出,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他们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文房四宝造创造出来的线条艺术,展现了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
  【民族乐器】中国是一个礼乐之邦,音乐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的音乐文化陶醉了一代代中国人。民间艺人一生致力于民族乐器的应用、推广与研究,为中国民族音乐做出了杰出贡献。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可以称为乐曲中的顶峰之作。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1.阅读文段【传统戏曲】,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1)端xiáng(    ) (2)独树一帜(    )
  2.阅读语段【中国书法】,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2分)
  (1)各有千秋:___________________ (2)魅力: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三段文字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3分)
  4.根据对联的要求,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到横线处,使语段内容连贯。(填序号)(2分)
  ①鸟欲高飞先振翅 ②铜撇金捺似龙飞 ③梨园演古今往来 ④铁画银钩如凤舞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2分)
  A.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它起源于原始歌舞,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
  B.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直至唐朝还备受推崇。
  C.文房四宝造创造出来的线条艺术,展现了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D.民间艺人一生致力于民族乐器的应用、推广与研究,为中国民族音乐做出了杰出贡献。
  6.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10分)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杜甫 《春望》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 ①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李贺 《雁门太守行》 从声色两面勾画一幅激烈战斗场面渲染沉重紧张肃杀氛围。 ②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杜牧 ③《_________》 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曲折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④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李清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表达词人空有才华却遭遇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之情。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 ⑥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朱敦儒 《相见欢》 含蓄深沉地表达忧国忧民情感 ⑦___________,泪过扬州。
  二、阅读(39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①花炮,指烟花和爆竹。虽然肚子里都装着火药,但烟花的制作工艺却比爆竹要复杂得多,呈现出的效果也完全不同:一个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一个给予人听觉的冲击。
  ②传说度代的李畋是爆竹的发明者,在《异闻录》中有关于他的记载:“李畋……邻人仲叟为山躺所祟。败命旦夕于庭中用真竹著火爆之,鬼乃惊循。”事实上,烧爆竹驱邪,是古已有之的传统,并非一定是李畋发明。待火药发明之后,人们不再燃烧竹子了,却仍然一直沿用“爆竹”的叫法。
  ③明清两代,爆竹的种类更加繁多,燃放爆竹的时间已不限于大年初一清晨,除夕夜即开始燃放,直到子夜零时达到高峰,俗称“迎神”。到了现代,每逢婚丧喜庆、逢年过节,人们还是会想要通过燃放烟花爆竹来拜神祭祖,以表庆贺,这可能就是刻在中国人DNA里的习惯吧。
  ④和爆竹相比更具观赏性的烟花出现后,放花炮还多了一层招待外来客人、增添气氛的意义。早在宋代,朝廷就在外事活动中用焰火晚会招待各国来使,皇帝与文武百官一同观赏;到了清朝,以燃放烟花“乐宾”的形式十分普遍。如今,重大国际、国事的庆典活动中也少不了烟花爆竹的身姿,例如国庆七十周年、北京奥运会等。(来源《中国国家地理》删减)
  【材料二】在去年12月17日,山东两地市率先宣布春节期间可以燃放烟花爆竹,随后全国多地调整烟花爆竹燃放政策。这些新闻宛如一条条连接“年味”的捻子,引发了广大网友一系列关于烟花禁与放的热烈讨论。微博搜索引擎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18日,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烟花”相关的微博热搜已达54个,同比去年农历同时段,数量提升了2.8倍。九派数据记者从年前关于烟花燃放的微博热搜中,收集了近3700条网友评论。梳理这些评论,找出了人们关于烟花燃放的真实态度。如下图。(来源:九派新闻,有删减)
  【材料三】对于烟花的“禁”与“放”,事实上,在舆论“两极对立”的表象之下,政府政策并非只有“严格禁放”和“想放就放”两个选项。“禁”与“放”,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情况,大城市跟小城市有不同,山区城市跟沿海城市有不同,农村跟城市也有不同。对烟花爆竹的管理也可以有不同的维度,比如:全面禁放、特定时段许可燃放、特定地区许可燃放、由特定单位统一集中燃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