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31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民为邦本”源出于《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其中“民惟邦本”一般习惯引作“民为邦本”。
  这篇文字根据《书序》的介绍是大禹的孙子夏王太康因为无德而失国之后,其昆弟五人在被放逐途中回忆皇祖训诚、抒发怨愤之情,作歌以讽喻的文章。虽说这一训示不一定都是夏禹的原话,但这的确反映了中国最早的民本思想.
  殷商时期,中国人处于原始的自然崇拜逐步向多神崇拜转变的时期,人们祭天地、星辰、日月,祭鬼神,此时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最高的是太阳神。到了西周,周人把“天”奉为有意志的人格化的至上神,并且将其与祖先崇拜结合在一起。因此周王称“天子”,是受了“天命”来统治天下的。另一方面,周人又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才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体会到《尚书》中所讲的“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从而对“天”与人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既而提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随着周王室日益衰败,礼乐崩坏,原来维系着周王朝统治的封建制、宗法制纷纷崩溃,对于“天”的崇拜也随之产生动摇。另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人本身能力和地位的肯定使得民本思想进一步变化,更加强调人在天人关系中的作用.因此,有了荀子提出的“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突出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进一步消解了“天”的神圣性。与此同时,各国并立,群雄争霸的局面,也让一部分君主和大臣在政治实践中对“民”的认识发生转变,感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在统治过程中加强了对民生的关注。在春秋战国历史发展和思想争鸣过程中,从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爱民思想,发展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思想,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至此真正形成了。超然客公众号
  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出现,消解了“天”“天命”的神圣性,使得中华文明走向了不同于西方传统“君权神授”的另一种发展道路,也使得关注民生、注重人民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治国理政当中居于显著的地位,构成了中国文化特色之一。
  (摘编自赵璐璐《民为邦本:中国的民本思想及其恒久价值》)
  材料二:
  杜甫民本思想有着不同于孟子的特珠角度,孟子谈民本,是站在谋臣的位置上,从帝王治国方略的角度谈民的重要作用。在孟子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论及民的重要性和申说仁政的各个具体方面时,他经常对君王重复的一句话:“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就是告诉君王,你只有这样做才可以达到无敌于天下的目的。这样看来,孟子的民本思想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即“无敌于天下”,他的民本思想只不过是谋臣为了让君王达到这一政治目的而献上的良策,有很明显的功利性,所谓民本亦可以视为一种“牧民”之道。杜甫固然也以臣的身份谈民对于国、对于君的重要性,但长期困苦生活的特殊境遇更使他对民间的疾苦有着切身的感受,所以杜诗更多的是从民的角度为民请命,呼唤民本。杜甫将“请为父老歌”作为自己的创作目的,希望在诗作中表达黎民的心声,像《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等诗就是为民而歌的代表作。
  在杜甫表达民生疾苦的诗歌中,他全然没有孟子那种儒家士大夫不动于心的雍容姿态,而是怀着强烈的焦虑为百姓呼号呐喊。“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这句句“安得”,声声“谁能”,是身处社会现实之中,欲救民于水火而不得的杜甫的无助但又焦虑的血泪之声。   
  孟子认为儒家理想的人生态度是:“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实际上,他的民本思想也仅仅要求统治者在“达”的境遇下能想到施恩于民。然而,杜甫一生不论穷达,都执着固守着“兼善”之志,将济世安民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为邦本”源自《尚书》,原是大禹对其孙子太康训诫的话,反映了中国最早的民本思想。
  B.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统治者在政治实践中对“民”的认识加深而形成的。
  C.君王与杜甫民本思想的出发点不同,前者是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而后者是看到了人民的疾苦。
  D.中国传统治国理政当中加强对民生的关注,和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都是出于功利性政治目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本思想虽然产生于夏朝,但是到周王朝打败商王朝,人们才有更深刻的认识。
  B.随着对“天”与人关系认识的深入,周王室对于“天”的崇拜也随之产生动摇。
  C.周王受“天命”统治天下,与西方传统“君权神授”,都是为了强调王权的神圣。
  D.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发展漫长,至孟子真正形成,至杜甫才达到难以超越的高度。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传统民本思想的一项是(3分)
  A.汉代董仲舒说:“盖闻五帝三王之道,改制作乐而天下洽和,百王同之。”
  B.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C.宋代朱熹说:“丘民,田野之民,至微贱也。然得其心,则天下归之。”
  D.清代黄宗羲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超然客公众号
  4.孟子与杜甫的民本思想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二简要作答。(4分)
  5. 毛泽东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请结合材料中有关民本思想的表述,找出支撑这一论断的理由。(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风的夜晚
  原上秋
  “是这样啊!”出租车司机从一脸茫然中明白过来,他要求把车停到一处宽敞的地方再说。听口音,司机师傅是外地人,姓马,开出租车四年多了。马师傅竭力回忆着往事,四年多经历了太多,但在脑瓜里留下的事情似乎又很少。
  这是市电台策划的《百姓故事》栏目,让100个普通人讲述这一年里最难忘的事情。小美接到采访任务,出门第一个就碰到了马师傅。见马师傅同意接受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