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8700字,答案扫描。

  安徽省部分中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如何认识和叙述乡土中国的“乡土性”,是乡土文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认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但是,进入现代以来,维持乡村秩序的“礼”作为社会规范失去了原来的有效性和坚固性。“现代性”因而烛照出了“乡土性”的幽暗,现代以来文学中的国民性与“乡土性”密切相关。乡土中国是礼俗社会,又长时间处于稳定状态,因而乡土中国被视为“传统”和“传统文化”的象征。这些特点基本决定了乡土中国和乡土文学的面貌。
  从鲁迅的乡土小说开始,乡土就不是一个单向度的、纯粹的范畴,它也不是单单指涉一个确有所指的地点(故乡),而更多代表一种价值。无论是鲁迅笔下的S城,还是萧红笔下的呼兰河,抑或是沈从文念兹在兹的湘西,都是作家在离开故乡之后对乡土的重构。因为有了现代与乡土的时空落差,他们笔下的乡土在超时空的范畴中总是预先就已经凋败的。正是因为置身现代时空又被现代文明所塑造,书写乡土的作家才有了观照乡土的参照物。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使用了“侨寓文学”的概念,所谓“侨寓”即寄身他乡。这个概念一方面指出了现代文学初期作家文化身份的基本属性,另一方面也在叙事学层面确立了整个现代文学时期乡土文学的基本叙事模式,即“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模式。在这样的叙事模式和文化心理中,乡村与城市成为一种结构关系,城市无论是显现的还是隐形的,始终作为现代文明的参照物存在着。
  有意思的是,21世纪以来,乡土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几乎都是长篇小说,这既与乡土问题本身的容量有关,也与作家观察把握乡土的视野和结构能力有关。贾平凹的《秦腔》等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50后”“60后”作家耳闻目睹了乡土在20世纪下半叶所经历的种种沧桑变化,因此他们自然而然地选择以历时性的、近乎历史编年体的方式呈现乡土的流变,长篇小说的总体性视角和庞大体量为他们全方位、多维度描写乡土提供了合适的艺术形式。除此之外,红色经典作为这一批作家最早接触的文学作品,也一再诱发了他们的史诗性冲动,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世界”重建另一种历史叙事的可能性。
  (节选自王尧《乡土中国的现代化叙事——从乡土文学到新乡土文学》,有删改)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乡村的现代化转型,乡土文学在现代文明的裹挟下发生了新变。有关乡土文学“存亡”的问题浮出历史地表,成为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乡土文学消亡论”的观点屡见不鲜。陈晓明认为,“乡土中国在整个现代性的历史中,是边缘的、被陌生化的、被反复篡改的、被颠覆的存在,它只有碎片,只有片断和场景,只有它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但却失去了“礼”的有效性和坚固性。
  B.作家在乡土文学作品中都采用“离去—归来—再离去”这种基本叙事模式。
  C.乡土作家常把自己所置身的现代时空中的现代文明作为关照乡土的参照物。
  D.把握住人对乡土的审美精神这一本体,就能准确界定“乡土文学”的概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土小说中的“乡土”不是实指故乡,而是作家在离开故乡之后对乡土的重构。
  B.乡土小说作家只要产生史诗性创作冲动,就会选择长篇小说来呈现乡土的流变。
  C.随着中国乡村的现代化转型,乡土文学在现代文明的裹挟下,最终会走向消亡。
  D.源于“乡土”、忠于“乡土”的传统文学精神,能推动乡土文学走向新的发展。
  3.下列诗句中,不适合作为乡土文学写作素材的一项是(3分)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4.下面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第一段从如何认识和叙述乡土中国的“乡土性”入手,阐述乡土中国的基本特点。
  B.材料一第四段是将贾平凹的《秦腔》作为21世纪以来乡土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列举出来。
  C.材料二将贾平凹的《秦腔》与莫言的《红高粱》做对比,是为了证明乡土文学已经消亡。
  D.材料二最后一段指出了乡土文学的本体价值,以及对“乡土文学”概念界定的科学方法。
  5.在论述“21世纪以来的乡土文学”话题时,材料一与材料二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养鸟的老人
  残  雪
  女孩子在街上整整逛了一个下午,最后来到一片空场上看别人驯鸟,驯鸟的人走了,围观的人群也都散了,她还在空场上坐着不想回家。这时候,那个老人向她走来,把鸟笼子挂在远处的几棵小树上。
  十四岁的女孩子和那个养鸟的老人认识了。一老一少坐在那块大树根上,谈得挺投机。她问老人,他的鸟叫什么名字。老人说,是画眉。
  “您有蜡嘴雀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