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50字。

  《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联读
  教学内容分析:
  《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均是杜甫所作的古体诗。从内容上看,这两首诗都属于叙事诗,描写简练传神,从情感上看,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石壕吏》通过讲述安史之乱中,石壕村一户人家的悲惨遭遇,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由茅屋被风雨袭击的遭遇,表达诗人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八下六单元目标: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是经典作品的永恒主题。显然现实主义诗歌属于“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是“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两首诗的体裁、内容,情感基本属于同类;课题中直接指向比较阅读,为落实教材编排意图,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学习群体是一群 14 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时代,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两首古代诗歌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在学习本诗时,着重指导学生从各方面深入去了解作者,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意。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过许多杜甫诗,已初步学会了在诵读过程中体验诗人的情感,领悟诗歌的内容。所以,本课堂尝试着让学生自主诵读,把握诗人的情感。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该以继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而杜甫这份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正是我们所要发扬的。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辨别诗体,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2.品读诗歌,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操。
  3.通过两首诗歌的比较,感受相同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操
  2.通过两首诗歌的比较,感受相同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