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70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自己之歌(节选)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教学目标
1.了解惠特曼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鉴赏诗歌选取的独特意象,以及诗歌开阔宏大的意境。
3.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诗中凸显出的宏大的自我。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鉴赏诗歌意象。
教学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解读“我”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完美诗歌形式应允许韵律自由成长。应准确而松散地结出如同那丛丛丁香和玫瑰般的花蕾,形状像栗子、橙子、柠檬和梨子一般紧凑,并散发出形式的难以名状的香味。” 诗人惠特曼在其代表作《草叶集》的序言里如是说道。通过学习这首名篇《自己之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歌中的余味悠长。
二、作者简介
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主要诗集《草叶集》。
创作可分三期:
南北战争以前,诗作《软骨头之歌》《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自己之歌》等,主要揭露奴隶主和种植园主的压迫,对黑人和印第安人表示同情,歌颂自由的理想;
《欧罗巴》欢呼法国一八四八年革命;
《斧头之歌》歌颂人民的创造性劳动。
南北战争时期,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当紫丁香最近在庭园中开放的时候》悼念被杀害的林肯总统。
南北战争结束后,诗歌《不,今天别向我提到那重大的耻辱》及政论《民主的远景》等,认为真正的民主还没有在美国出现;
其诗作热情奔放,不受传统格律束缚,用新的形式表达民主思想,对种族、民族和社会压迫表示强烈抗议。
不难看出惠特曼的创作与时代息息相关。他密切地关注着社会,追求民主与自由。因其在诗歌领域的突出贡献,被誉为“美国诗歌之父”
学习任务一 “析意象,品情感”
①请同学们通读诗歌,同时思考这几个问题:
1.第一节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它们有哪些共同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第二节列举了哪些意象?诗人把“我”和这些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