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360字。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八单元和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这里谈论的“躺平”,指的是这样一种心境状态,是一种甘居下游、承认失败、放弃社会通行游戏规则的心境状态。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某些动辄宣称自己要“躺平”的人,如果依然按照某种晋升标准在打拼,其实并非真正的“躺平者”。他们的夸张语言,只不过是对所承受压力的情绪宣泄。情绪释放之后,也往往就达到了亚里士多德之所谓升华或者净化的效果,也就是说治愈了,其实是认可或接受现实秩序。
  躺平现象在当今社会似乎有增无减,这该如何理解呢?以我们熟知躺平族系谱的“三和大神”为例,“三和大神”的生活理念是“干一天玩三天”。对这样的躺平者而言,除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他们无欲无求,甚至宁愿甘居社会边缘。这些人当然表明了某种极端,他们的存在算不上普遍性的现象级社会事实,同时,上述理念也未必是他们能坚持的一种恒常生活实践。但无疑,他们代表了许多生活目标幻灭者的某种倾向。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社会中无望获取充裕生活资料所产生的挫败预期不同,这样的幻灭,是一种现代性的幻灭,是基于对谋求更高层次需求——例如得到承认或自我实现等愿望——的主动放弃。
  “躺平即正义”口号的倡导者及支持者可能大体上是正在艰难爬坡的青年人。如今的青年人拒绝将资本的逻辑予以合理化。他们脑中并没有中老年人依然保有的物质贫乏的记忆。他们生活在生活资料相对丰富的时代,他们固然没有那种欲壑难填的占有渴念,但容易将物质安全视为当然,而一旦踏入社会,这种安全感顿时烟消云散,诸多心理上的断裂会随之产生。特别是他们的期待薪酬与实际收入之间,总是存在落差,因此必然会滋生被剥夺感。由于无法适应一些企业制度设置的残酷性,曾经学习过的剩余价值等概念,就会从书本中被激活,由此产生道德义愤。对有些青年人来说,拒绝成为劳动力,拒绝升迁、涨薪等光明前途,也就是躺平,就相当于挫败了这种“剥削”的阴谋。
  此类青年人使得躺平的叙事可能性得以凸显,其实,社会不同群体中的不少人也都表达了对于躺平的真实渴望,即便这种渴望本身更多反映了一种情绪,而非关涉一种未来行动图景。实际上,我们应该把“躺平即正义”的声音,纳入社会的现代性转换这个更大的背景中来考察。从这个视角来看,“躺平即正义”的呼声不过是冰山一角,它折射出来的,是海平面下不可见的躺平主义冰山。
  只要存在着物质或精神资源的差异,存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平等性,躺平主义就必然存在。我们当然不可能彻底铲除躺平主义,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措施(例如推动共同富裕)来改变躺平主义借以滋生的社会条件,并由此尽可能多地消除社会的怨气甚至戾气。倘能如此,那么其中的沉重和悲苦,将在不断翻新的躺平主义话语中随风飘逝或至少渐次蒸发。
  (摘编自朱国华《从预防性抑制到现代性危机:躺平的前身后世》)
  材料二:
  当下躺平者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形态:虚假的躺平主义者、积极的躺平主义者与消极的躺平主义者。
  第一种是虚假的躺平主义者。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竞争场上的成功者,也可以称之为“躺赢”主义者。他们或者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可以任性地“潇洒”;或者拥有相对稀缺的资源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一种“躺平”从表面上看甘居下游,但实际上是一种对压力的情绪宣泄,是一种情绪的自我治愈。
  B.“三和大神”们无欲无求,甘居社会边缘,这可能是他们基于对谋求某些更高层次需求的主动放弃。
  C.“躺平即正义”口号的倡导者及支持者拒绝将资本的逻辑予以合理化,挫败了资本“剥削”的阴谋。
  D.在躺平者的三种不同的形态中,积极的躺平主义者占比并不高,大多数躺平者为消极的躺平主义者。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和大神”们的存在并不是普遍性的现象级社会事实,在生活实践中也未必能坚持“干一天玩三天”。
  B.物质或精神资源的差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平等性是躺平主义滋生的社会条件,我们不可能彻底铲除躺平主义。
  C.消极的躺平主义者类似日本出现的“低欲望群体”,追求的是一种低质量生活的安全感,就像是庄子所指出的“无用之用”。
  D.“优绩制”是今日社会的主流体制,它让爱拼的人能赢,然而也会让部分失败者产生怨恨情绪,需要加以改进。
  3.下列对于“身躺心不平”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是一些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内心矛盾的表达。
  B.“身躺”只是表象,“心不平”才是实质,他们的内心充溢着对社会的愤懑不平。
  C.与仇恨富人和精英相比而言,“身躺心不平”者更怨恨比自己更幸运的同阶层的人。
  D.我们必须重视“身躺心不平”这种现象,要让“身躺心不平”者重拾信心,看到希望。
  4.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积极的躺平主义”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B.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C.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D.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面对当下年轻人中出现的“消失躺平”现象,请根据文本提出你的解决方案。(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笨花(节选)  铁凝
  今天厂里①无人,院中只向喜一人。
  向喜正在看萝卜,①有个人从天而降似的降落在他的萝卜地里。这人中等个儿,脸上还打着彩;上身光着膀子,下身却穿着一条红绸子彩裤,脚上是一双黑靸鞋。这人一看见站在萝卜地里的向喜,咕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喊起了救命。向喜一看此人面貌、穿着奇特,心想这里必有缘故,便一把将他拉起来,二人来到码粪干的秫秸厦子里。
  向喜问:“你是何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