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610字。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福建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的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你考试顺利!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在整理资料时,小语发现同学们经常会把古诗文中的“燕”和“雁”混淆,他打算围绕这一现象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理解。请你帮他将发言稿中空缺的诗文名句补写出来。(8分)
  孔子曾说:“① , 。”探究式学习其实就是学思结合的体现。在学习古诗文时,我们经常把“燕”和“雁”混淆。究其原因,还是大家对这两种意象的特点把握不到位。
  “燕”在古诗词中往往是春天、爱情等美好事物的象征。《浣溪沙》中,晏殊慨叹“③ ,④ ”,既流露了对繁华易尽的无奈,也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钱塘湖春行》中,白居易用“⑤ ,谁家新燕啄春泥”生动地展现了初春的蓬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初春的喜爱之情。
  “雁”在古诗词中往往抒发征人游子的感伤情绪。《使至塞上》中,王维用“⑥ ,归雁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诗人漂泊无定的感受;《次北固山下》中,王湾借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写出“⑦ ,⑧ ”,寄托自己在羁旅中的乡思愁绪。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福建倚山临海,自古就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融合区  ①  (yù)。传承八闽大地熠熠生辉的华彩文脉,拥有侨务大省、“海丝”核心区的独特优势,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福建故事,具有深厚的历史底  ②  (yùn)、多元的文化形态和(        )的世界舞台。
  一个大国发展兴盛,必然要求文化传播力、文明影响力大  ③  (fú)提升,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实现软实力和硬实力(        )。东海之滨,闽人追求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歇,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上扮演着(        )的角色。透过福建这扇窗口,使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2)依次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宽阔  珠联璧合  举足轻重             B.宽阔  相得益彰  无足轻重
  C.广阔  相得益彰  举足轻重             D.广阔  珠联璧合  无足轻重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透过福建这扇窗口,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B.通过福建这扇窗口,使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C.透过福建这扇窗口,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D.通过福建这扇窗口,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3.名著阅读。(6分)
  校园艺术节期间,文学社开展“我为经典人物代言”的创意活动。请你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联系阅读经历,谈一谈你读过的名著中哪个人物是勇敢追梦、努力圆梦的代表。
  二、阅读(67分)
  (一)课外诗歌鉴赏(7分)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
  李白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睛空。
  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此诗作于李白被赐金放还,游览宣城之时。谢朓北楼,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谢脁是南北朝时期南齐的著名诗人,少有才名。②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用极凝练的形象语言,写早晨登上谢朓楼远望的秋景与秋意。
  B.首联开门见山,全诗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从一个“望”字生发出来的。
  C.颔联巧妙使用比喻,表现宣城如画般美丽的景色。
  D.“谁念”指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强调诗人对谢公的怀念。
  5.请分析颈联“寒”与“老”二字写出了怎样的秋色,并联系尾联说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汉武帝时,大苑之北胡人有献一物,大如狗,然声能惊人,鸡犬闻之皆走,名曰猛兽。帝见之,怪其细小。及出苑中,欲使虎狼食之。虎见此兽即低头著地,帝为反观见虎如此欲谓下头作势起搏杀之。而此兽见虎甚喜,舐唇摇尾,径往虎头上立,因溺①虎口,虎乃闭目低头,匍匐不敢动,溺毕下去,下去之后,虎尾下头起,此兽顾之,虎辄闭目。
  后魏武帝伐冒顿②,经白狼山,逢狮子。使人格之,杀伤甚众,王乃自率常从③军数百击之,狮子哮吼奋起,左右咸惊。王忽见一物从林中出,如狸④,起上王车轭,狮子将至,此兽便跳起在狮子头上,即伏不敢起。于是遂杀之,得狮子一。还,来至洛阳,三十里鸡犬皆伏,无鸣吠。
  (选自《博物志??卷三异兽》,有删改)
  【注】①溺:“尿”的古字。②冒顿:秦末汉初匈奴单于名。③常从:侍从,随员。④狸:兽名。即野猫。⑤轭:车辕前端驾在牛马颈上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